【达人名片】
张卫红,女,原嘉兴市越剧团国家三级演员,工小生,师承徐派,是著名越剧大师徐玉兰的嫡传弟子,以唱腔高亢热情、华彩跌宕闻名。主演大戏作品有《红楼梦》《追鱼》《孟丽君》《五女拜寿》等。
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嘉兴市戏剧家协会会员。
关键词:越剧 传承
技能指数:★★★
难度指数:★★★
■记者 徐梦倩
通讯员 朱建凤 朱 玥
来到张卫红老师家门口,还未敲门,便听得从里面传来咿咿呀呀的越剧唱腔,隔着门尤其显得婉转缥渺,仿佛用一扇门隔开了两个时空。
走进家里,满满一柜子的各类比赛奖牌见证了她长达43年的越剧戏痴之路:首届全国越剧“徐派”戏迷邀请赛银奖、全国首届“梅花杯”戏曲网络电视大赛专家评审银奖、第七届长三角“顾锡东戏剧艺术”越剧票友大赛金奖……
与传统印象不同的是,张卫红演的是潇洒倜傥的越剧小生。贾宝玉、北地王、郭暧……无论是落魄书生,还是帝王将相,在她的演绎下,无一不性格鲜明、凌厉飒爽,给戏迷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名师出高徒
“金嗓子”这样练成
“唱越剧苦不苦?”
“苦!但这是我从小热爱的事,就算再苦也是享受其中。”聊起往事,张卫红陷入回忆中,“我是1980年被破格招进嘉兴越剧团的,那年我才13岁,每天练习两次基本功,每次三个小时,不分昼夜,对于年少的我来说真是苦啊,好几次都想逃回家不唱了!但是唱戏是我从小最喜欢的事,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五年严苛的学徒训练,带来的是扎实的基本功。
1982年底,一次机缘巧合下,原本临时救场的一出《宝玉哭灵》折子戏,被台下看演出的越剧大师徐玉兰慧眼识珠:“这个小鬼,嗓子好、扮相好、身段好!就是动作全错了!明天你来我家,我帮你排这段戏!”
就这样,徐玉兰和张卫红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后正式收她为徒,从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细细教她如何“拿腔拿调”。
1985年,张卫红第一部大戏《孟丽君》上演,她饰演其中皇帝一角。为了把握好这个角色,张卫红熟读了上百遍剧本,用心揣摩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光是练习角色的眼神变化,就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演出最终大获成功,张卫红玉树临风的皇帝扮相也“一炮而红”,被称为嘉兴越剧团的“金嗓子”,走南闯北演出都有一大批“粉丝”追随而来。
枝繁叶茂
“老剧种”引发“新共鸣”
最近,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走红,“90后”越剧演员陈丽君、李云霄也火遍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让越剧这门传统艺术重新捕获了一大批年轻观众的心。
“平时我也会刷抖音,很高兴现在年轻人们又开始关注越剧,正像我小时候那样。”张卫红说,在那个年代,哪家姑娘考进越剧团,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就好比是现在的偶像女团一样。
她认为,传统剧种、曲目,只有挖掘内涵、贴近年轻人,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活力,从而获得更强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为此,退休后的张卫红除了排练演出外,还致力于开班教学,目前已带过100多个学生,并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培训了一支戏曲队,在各个镇、村演出几百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我见证过嘉兴越剧艺术最辉煌的时代,也经历过剧团的衰落和解散,对我来说,越剧不只是个爱好,早已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的人生因戏而精彩!”张卫红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