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建东 通讯员 赵泽曦
插画 张利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撇出故事】
他出生时失去左手臂,凭借自身顽强努力,从一名销售业务员成长为一家保洁企业的负责人。
他致富不忘本,累计吸纳1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公司就业,他关心关爱每一个员工,为他们撑起了“暖心伞”。
他热心公益慈善、关心户外工作者,连续4年为当地职工驿站捐赠物资,并租赁门店建立“暖心驿站爱心联盟”,为就业困难人员开设了公益培训班。
他就是浙江工匠、浙江好人、嘉兴市劳动模范、“善行金平湖”慈善人物——李咸伟。
一手撑起创业梦
“从当初一个卖保洁用品的业务员,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公司,可能我真的很幸运吧!”聊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李咸伟谦虚地将其归功于“幸运”。
幸运的故事,要从18年前说起。
那时还在山东老家当数学老师的李咸伟,过着安逸平稳的生活。结婚生子后的李咸伟,感到生活开支变大了很多,当老师的收入已经难以应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了。
2005年,李咸伟在与妹妹的聊天中了解到当销售员能赚钱,李咸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那我也去试试”。于是,他就跟着妹妹开始做起清洁工具的推销工作。
刚开始,李咸伟只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从山东来到浙江、江苏等地推销产品,然后假期结束又回到学校任教。等到慢慢熟悉了销售业务后,李咸伟的业绩越来越好,“那时候一天的销售收入,快赶上我当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了。”李咸伟很激动,就开始和家里人商量准备辞去教师工作,全职干销售。
“你想好了吗?”妻子轻声问道,家里的其他亲人也十分担心,因为他们知道,失去左手的李咸伟,做任何事情都比常人要困难很多,比起在外自己打拼,家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亲人帮衬,生活要轻松许多。
但下定决心的李咸伟选择南下,离开工作5年的学校,专职做起了销售员,每天挎着20多公斤的产品,风里来、雨里去,在江浙一带推销保洁工具。
起初,李咸伟还跟着妹妹一起搭伙创业,各方面还能相互照应,但等到一片区域市场饱和,两人就要“分道扬镳”,再去下一个城市开拓业务。
准备“单飞”之际,困难也随之出现。既然要推销保洁工具,就要向顾客演示工具的优势,这对于只有一只手的李咸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刚开始单手操作我还不熟练,工具拿起来一边贴在玻璃上,外面那一面就掉下来,有时候即使是顺利两面都吸住了,我单手操作起来也很困难。”李咸伟回忆道,一开始的各种掉链子让他显得很不专业。
面对困难,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通过每天反复练习,最终掌握了单手操作的技巧。
幸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2008年,在平湖推销产品的李咸伟遇见了一位退休教师,这位老教师在买了他的保洁工具后,请他上门进行示范。
“如果我请你定期来我家进行清洁,大概要收费多少?”就是这一次“免费示范”,让老教师记住了这个为人诚恳、服务优质的年轻人。由于没有做过保洁服务,李咸伟也不知道怎么收费,“那就50一次吧。”李咸伟腼腆地笑了笑。此后连续三年,只要是节假日,李咸伟总会接到这位老教师的电话。
2011年初,从北京经过专业保洁培训后的李咸伟兄妹回到平湖,着手准备创业。一年后,他们成立了平湖市迪邦保洁服务有限公司。
起初,李咸伟心里还有些忐忑,“我们也没钱打广告,谁会来光顾一个毛头小子的初创公司呢?”就在他惴惴不安之际,那位老教师主动联系了他,就等到他来家清扫时,将李咸伟推荐给邻居,“你看这小伙,干事勤快、认真,里里外外都搞得干干净净!”老教师招呼邻居来看,还把他介绍给自己的亲戚朋友。
就这样口口相传,李咸伟有了最初的一批客户。“我和妹妹、小舅子一起干,三个人每天做一家,那一年的业务单子一直排到了春节前。”李咸伟创业初期的客户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热心公益回馈关爱
白手起家,李咸伟靠着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从一名普通的推销员成长为企业负责人。
这一路,帮助他的人不少,“社会越来越开始关注残疾人群体,在我日常生活和创业过程中,总能感受到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和关爱。”李咸伟感慨道。
经历过风雨,深知淋雨之苦。
这一路,他也帮助了不少人。公司慢慢发展起来后,李咸伟积极向残疾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伸出援手,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发光发热,近年来安排了近100名困难人员就业。
“残疾人群体能从事的职业相对有限,这对他们而言就业的压力相对更大。”李咸伟坦言,但残疾人的工作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想用自己的劳动实现价值。
体会过温暖的人,也渴望将爱心传递。
这几年,李咸伟的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他开始着手改变之前单一的服务模式,开始招聘、培训员工,如今,迪邦保洁公司已经拥有固定员工300余人,其中不乏残疾人群体和岁数大的就业群体。
刘凤礼是李咸伟公司内的一名残疾员工,几年前一场意外,导致脑部受创,很难找到工作,微薄的收入令这个家庭举步维艰。在了解到刘凤礼的情况后,李咸伟认真考虑,安排了专业的老师傅,手把手教授刘凤礼美缝技术,并帮助其承接订单。如今,收入逐年提高,让刘凤礼一家的生活有了明显起色。
小王是平湖当地的一名听障人士,大学毕业后,小王在老家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父母很是着急。李咸伟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小王,“来我们公司吧,办公室里有岗位适合你。”就这样,小王成为李咸伟公司的一员,“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是我没有想到的,而且李总平时很关心我们,我心里感觉暖暖的。”小王表示。
在李咸伟看来,是否残疾不是他帮扶的“评判标准”,在他的内心,任何人需要帮助,他肯定第一个上。他笑言:“有余力助人,是一种幸福。”
2019年的高温天里,当湖街道的职工驿站陆续建立,但物资来源成了问题。“我先捐100箱!”李咸伟得知情况后马上站了出来,带头主动给职工驿站捐赠饮品,给户外工作者送去夏日的清凉,这一干就是好多年。
2022年年底,李咸伟还出资租赁门店建设“暖心驿站爱心联盟”,专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饮水、伤可用药、累可歇脚等爱心服务。在他的带领下,10多家商户开始积极参与“送清凉”行动,通过职工驿站这个平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爱心行动没有终点。在了解到当湖街道华丰小区老年人比较多,经常在小区广场活动,但是缺少遮阳挡雨的设施时,李咸伟出资在广场旁为老人们建了一座凉亭。另外,李咸伟还结对帮助多户生活困难的特殊家庭,定期开展免费家庭保洁。
眼下,李咸伟正与合伙人共同建设一个小型培训基地,计划面向社会开展免费的保洁技能公益培训,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就业问题。
“年龄大了工作不好找,或者是想学习家政服务类技能的,都可以来我这个培训基地,想入职我们公司的我会介绍服务对象。”李咸伟眼里充满干劲。
履职尽责显担当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超2亿人,零工经济已成为体大面广的新兴业态。灵活就业和新业态领域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地位越发凸显。”
“要加大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增强群众识骗防骗能力,增强群众守法意识,筑牢反电诈人民防线。”
……
李咸伟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人大代表。
在成为平湖市人大代表的时间里,李咸伟把人民群众的“闲言碎语”听在心里,把生活中看见的“疑难杂症”记在笔下,当好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财产安全。早在2020年,作为人大代表的李咸伟提出了《关于加强电信诈骗整治力度的建议》。该建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关注,被列为重点督办件。
建议从人民群众中来。“当了人大代表之后,我建了一个微信群,有一次,我突然看到群里有人发了条消息,说自己一个亲戚被骗了几十万元,我马上就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李咸伟说,后来他就将电信诈骗作为关注的重点。
李咸伟提出的“反诈建议”被选为2021年平湖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如今,李咸伟还当起反诈志愿者,走进街道社区、走上宣讲舞台,和大家在互动中宣传反电信诈骗的重要性,加深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对相关防范知识的印象。他也先后被评为平湖市最美反诈志愿者和嘉兴市最美反诈志愿者。
群众的呼声,就是人大代表努力的方向。“多做一点也是好的,多影响一点也是好的,我为大家干事的初心不会变。”李咸伟说。
【捺出态度】
在创业道路上,李咸伟敢想敢干、敢于追梦,凭借一股干劲和坚持,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在公益服务中,李咸伟心存美好、温暖他人,用他的“热心肠”照亮着身边每一个角落;在工作履职中,李咸伟敢于担当、尽职尽责,听民意解民忧,用心用情当好一名人大代表……
路在脚下,李咸伟比其他人走得更加艰辛、更加吃力,他用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向往,必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独有的阳光大道。
梦在心里,李咸伟饮水思源,用心回馈社会给予的爱,他用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坚持不懈,那束微光,也必定能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感人至深的点点滴滴。李咸伟用毅力向我们诠释了平凡人的努力与坚持,依旧可以发出闪耀的光芒,推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