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网络戾气容易滋生的重点环节版块,从严打击恶意攻击谩骂、挑起群体对立、宣泄极端情绪等突出问题,坚决惩治一批违规账号、群组和网站平台,有力遏制网络戾气传播扩散。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容易生气,网络空间充斥着暴力话语?这是一个问题。任何一个网络热门话题下,总能看到各种极端的情绪挑拨以及激烈的话语对抗,不乏暴力的言语和肮脏的谩骂。网络戾气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模糊了私域与公域的分野,满怀恶意的攻击如同锋利的刀片,既伤害他人亦危害社会。
戾气弥漫的背后是一种可怕的撕裂。有些伤害是看得见的,因为经受不住网络暴力而做出傻事甚至放弃生命的悲剧并非个例;更多伤害则是看不见的,那是一种藏在内心深处的痛苦,从网络屏幕飞出的刀片虽然虚拟,造成的伤害却真实存在。尤为可怕的是,网络戾气是可以传染的,长期身处网络戾气之中,暴戾的人势必更加无所忌惮,之前宽容的人也容易跟着变得暴戾。潜伏在每个人心中的魔鬼一旦被戾气启动,又会将更多戾气投入到网络暴戾场中,恶性循环。
整治网络戾气,维护清朗网络环境,受益的将是屏幕背后的每一个网络参与者。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打击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污名化特定群体、煽动地域对立,有组织地恶意辱骂举报他人,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等方面突出问题,此次专项行动找准了病灶。通过从严查处违规账号、群组、贴吧,从严查处违规功能设置和违规平台环节,从用户和平台两个方面,有望收紧网络戾气的释放出口,让口不择言暴力相向的人付出代价,让盲从流量放纵戾气的平台承担责任。
网络戾气的背后,个体的恶与社会的病总是相伴而存。我们必须达成反对网络暴力的共识,而不只是这样要求自己之外的“他们”。一起暴戾事件中的施暴者,在另一起暴戾事件中可能是和我们一样对暴力愤愤不平的“网友”。很多时候,满屏“立即枪毙”等弥漫着“暴力崇拜”的留言,看似很正义很道德,实际上同样是对网络戾气的助推。
宽容他人也是在照亮自己。不要动辄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上纲上线,不要眼中只有个人私利,将细节问题放大成态度问题,进而归结为不可饶恕的“罪行”。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包容的心态去感受对方,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苛责。哪怕在规则范围之内,也不妨得容人处且容人。各社交平台更应该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不为获取流量而放纵戾气,不让网络戾气以自由之名肆意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