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一张图规划 一站式审批 一体化管理

海宁创新机制让乡村产业项目加速“融”

  

  ■记者 杨 茜

  通讯员 富利利 曹建初

  

  本报讯 深秋的海宁市盐官镇,田野里金灿灿一片。风儿吹来,成熟的稻穗迎风摆动,甚是喜人。“项目二期烘干机部分准备就绪。10月底,盐官镇1.4万亩水稻收割后都要来我们这边烘干。天气好的话,预计40天就能全部完成。”说起接下来这场“大仗”,盐官镇包王村党委书记严云飞信心满满。

  严云飞是盐官镇钱江潮稻米全产业链项目的负责人,他负责的这个项目是盐官镇15个村的合作项目,也是海宁首个乡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项目规划用地35亩,总投资1亿元,分一期和二期,目标是建成大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得益于海宁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切实解决了项目想早开工早建设的急迫问题。

  “项目有专门部门管理,申报材料简化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一并拿下,开工时间比预期提前近两个月,所以二期烘干机部分可算赶在了这波晚稻收割前投入使用。”严云飞说,放在以前,这种项目要落地太难了。

  近年来,农村新业态大量涌现,产业融合日益加深。相较于一般项目用地,乡村产业融合项目土地用途,可能包含一二三产,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产品初加工、冷链仓储等的混合融合产业用地。“由于用地性质复杂,不光要市里启动‘一事一议’程序,审批业务分布在各部门,也往往导致申报一个乡村产业融合项目,需要申报方频繁跑多个部门。”

  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农业项目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海燕坦言,此前,乡村产业融合项目一直存在“去找谁、谁负责、谁来管”的问题,给申报方带来诸多困扰。因为一些政策硬杠杠,有些项目还拿不到产权证。

  为解决这些问题,海宁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13个相关部门组成的乡村产业融合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建立项目联审机制,单辟一二三产融合用地审批“跑道”,由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项目入库、备案、实施、验收和监督管理工作。在充分研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海宁还率先出台《乡村产业融合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形成“一张图规划”“一站式审批”“一体化管理”的新机制,助推乡村产业融合项目高效落地。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素保障很重要。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海宁编制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至2035年共将安排260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其中,专门明确每年单列不低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宁的一二三产融合用地主要按照一类工业用地办理集体使用,不同于一般工业用地出让需承担近40万元/亩的土地出让价款,同时可通过入股作价方式降低农业主体使用成本。比如,钱江潮稻米全产业链二期,海昌街道、长安镇农作物秸秆高值化利用等3个项目按此模式共保障建设用地50.2亩,节约了土地使用成本1506万元。

  乡村产业融合项目的推进,往往需要配套村庄规划。实际工作中,因这类规划耗时长、考虑因素众多,时有难产。“先规划、后建设”是融合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乡村产业融合项目的推进该怎么办?海宁在全省率先出台《海宁市“通则式”乡村规划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对于没有需求、不具备条件的村庄可根据该规定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科科长金兴涛解释说,这也意味着,今后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未编制村庄规划的区域,项目可以编制规划落实方案代替详细的村庄规划,作为核发规划许可的依据。从实际操作来看,编制村庄规划要上年头,编制规划落实方案只需半个月,这就极大缩短了乡村产业融合项目的落地时间。

  当前,海宁乡村产业融合项目的推进已经理顺机制,开启加速发展。来自海宁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海宁共有208个相关项目入库,涉及用地1280亩。2024年,有许村镇科同村香氛小镇等两批9个乡村产业融合项目涉及131.33亩建设用地列入保障计划。其中,钱江潮稻米全产业链等4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并颇有成效。

2024-10-30 一张图规划 一站式审批 一体化管理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25109.html 1 3 海宁创新机制让乡村产业项目加速“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