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 苏
11月1日,第十八届华罗庚数学奖、第二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第十八届钟家庆数学奖,三大数学奖在嘉兴举行颁奖典礼。
特别是陈省身数学奖,这是以嘉兴籍国际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先生命名的数学奖,首次回到他的家乡。
同时,中国数学会2024学术年会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成员、各高校与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等千余数学顶流论剑南湖。
今年,是陈省身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也是嘉兴大学办学110周年,在满载先生“明日嘉兴大学”夙愿的地方,数学陪伴先生,再次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今天,让我们讲述先生与家乡的故事,数学与嘉兴的缘分。
先生精神,薪火以承
曾经,先生写下“一朝数学大国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数学,先生念兹在兹。
11月1日到11月3日,数学和家乡相遇,数学的气息充盈着故乡的大地。
200余名数学家南湖“论数”,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组合与计算机数学、数学教育与数学史等多个领域讨论交流。
龙以明、沈维孝、汤涛、田刚、席南华、袁亚湘等院士走进嘉兴的大中小学,刮起数学科普的“旋风”。
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李安民,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江文帅、章志飞,钟家庆数学奖获得者陈敏、邓斌、林怡雯、钱伟超都来到现场。
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李安民院士特别感谢陈省身先生对他的帮助,“陈先生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给予了很多帮助,比如说推荐我申请洪堡基金……还给了求是奖(注: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陈省身是顾问之一),并且经常鼓励我做数学,对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方法,经常跟我讨论……”
李安民院士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1978年夏季,当时,先生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作演讲,给李安民留下深刻印象,并激起他浓厚的兴趣。1980年春,先生应邀为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开设微分几何基础课程,李安民做课程辅导工作,得到先生的言传身教。1993年,他应先生之邀到美国加州伯克利数学研究所访问,与研究伙伴阮勇斌院士达成了合作研究的意向。经过多年探索研究,两人成功建立相对GW不变量理论,从而建立了一种计算GW不变量的方法。
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江文帅说,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先生一脉相承。
他是做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研究的,正如颁奖词所说,“他在黎曼流形的收敛性理论与奇异性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江文帅的导师田刚院士正是先生的“徒孙”。40多年前,先生到南京大学演讲,他第一次见到先生,“那既是我初次见到声名卓著的陈先生,也是我初次领略微分几何的奥妙。”1987年,田刚还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生,师从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这正是先生的弟子。也是这一年,他有幸得到先生的邀请,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微分几何讨论班上作报告。先生还数次邀请他到伯克利工作,此后经年,从美国到中国,田刚一直得到先生的关心和期待。
“嘉兴,我的故乡”
10月28日是陈省身先生113岁生日,今年又是先生去世20载,在这样的深秋,陈省身数学奖回到先生家乡,是数学后辈对先生的怀念,也是家乡对先生的浓烈深情。
“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陈省身是首位获得世界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高维“高斯—博内公式”的内蕴证明以及“陈类”的推出,开创整体微分几何的新纪元,成为“微分几何之父”,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几何学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
在数学界,先生留下因他而得名的“陈类”,两个以他命名的数学奖“陈省身奖”和“陈省身数学奖”,三个参与创建并担任创始所长的数学研究所。
1911年,先生生于嘉兴秀水县下塘街(现建国路665号),如今,建国南路上,还有中国工商银行“嘉兴陈省身支行”。银行门口的石柱上镶嵌着陈省身的浮雕头像,下方一行小字:“数学家陈省身一九一一年出生于此。”陈省身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生在嘉兴下塘(街)(后称为人民路,建国路改建时并入),房子后面靠河,有点风景。”
他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家窗外就是小河,小时候买东西,从窗外吊一只竹篮下去,钱就放在竹篮里,河上船里的鱼虾非常新鲜。他又如数家珍地说起了家乡的小吃:祖母臭卤坛子里美味、豆沙馅定胜糕里面有一小片亮晶晶的猪油、魧扁鱼烧毛豆很下饭、咸笃鲜里的春笋最鲜……
正是在这里,先生看到他的第一本数学教材《笔算数学》,开始接触西方数学。
1922年秋天,父亲在天津法院任事,决定全家迁居天津,这一年,先生11岁,离开故土。再次回到家乡,已是半个世纪后。
1972年9月,陈省身先生阔别祖国23年后,首次回国。先生之女陈璞在嘉兴接受“嘉兴日报·江南周末”采访时说,“他回国后,常常来嘉兴,1972年,父亲头一次回中国,我跟父亲来了嘉兴。”
自此至2004年去世,他14次回到故乡。1988年,他专门撰文《嘉兴,我的故乡》,情深意切。
他访故居、探亲友、作演讲,捐资助学。他十分希望嘉兴有所大学,“嘉兴要办大学,培养优秀人才”,并一直为此努力,1994年,他在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嘉兴大学前身),直接提出“今日高专,明日大学”。他多次为了嘉兴能办大学,亲自奔走呼吁。2000年嘉兴学院成立后,他受邀担任名誉院长,题写“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校训,并寄予“明日嘉兴大学”的美好愿望。
先生心系故乡数学。2004年4月,最后一次回乡,在嘉兴学院看地选址,准备建造一所小型数学研究所,他说,“我在美国时,老是想念祖国,现定居天津。现在又想念嘉兴了,不知何时能在嘉兴有所数学研究所?”
如今,先生夙愿得偿,2023年11月,嘉兴学院更名为嘉兴大学,数学研究所也生机勃勃,陈省身数学奖回到家乡。
嘉兴数学的“DNA”
这个深秋,嘉兴的空气里都是数学的味道。
嘉兴与数学有缘。
“陈省身星”是嘉兴数学天空最亮的那颗星,却不是唯一的星辰。
据一份研究资料显示,执中国科学界牛耳者浙江籍科学家居多,不仅在当代,浙籍数学家领先,清代记载59位浙籍数学家,嘉兴20人,占了近半数。在清乾嘉学者阮元等撰写的科学史名著《畴人传》中,顺治至嘉庆年间嘉兴一地就有徐发、张雍敬、陈訏、陈世仁、葛宜、万光泰、王元启、盛百二、朱鸿、张豸冠、钱仪吉、李善兰等12人。
可见,早在清代,嘉兴就是数学渊薮之地,“数”星璀璨,形成交流互鉴的数学圈。他们文化素养高,学识渊博,师徒相承,数学传家,在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科学碰撞中,独辟蹊径。
如海宁李善兰创立尖锥术,对中国传统数学垛积术的独创性研究提出恒等式,被西方人称为“李壬叔(善兰)恒等式”,写出代表晚清数论研究最高水平的《考数根法》。他与传教士们合译《几何原本》《代数学》《代微积拾级》,为中国学者打开西方代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大门,留下代数学、系数、根、函数、微分、积分等沿用至今的数学名词,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称他是“清末最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曾说:“我们今天得以弄清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面貌,主要是依靠李俨与钱宝琮先生的著作。”百余年前,知识分子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知之甚少,西方学界甚至不承认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率先破局的就有钱宝琮,这位中国古代数学史、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奠基人之一,被陈省身尊为“大学的启蒙老师”。
“论成就,则是可与李俨、钱宝琮鼎足而立。”嘉兴籍院士吴文俊认为,另一位嘉兴籍数学史家严敦杰和钱宝琮先生一样,是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奠基者。
吴文俊院士是嘉兴先贤数学精神的传承者,也是陈省身先生的学生、数学思想的继承者。吴文俊院士发现的“吴类”(吴示性类),是与先生的“陈类”并行的一组不变量,被证明与“陈类”几乎同等重要,他开拓机械化数学,引入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获颁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项赫布兰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被认为是几何定理自动推理领域的突破。
当今世界数学舞台上活跃着的嘉兴籍数学大师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猜想、黎曼猜想取得重要突破,“敲开了世纪数学猜想的大门”,“是中国人有史以来在数学领域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他已超越陈景润。
除此,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沈世镒与“华人菲尔兹奖”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数学奖银奖获得者、80后陆品燕都是嘉兴人,这是该奖第二次颁发给理论计算机科学家。
无论是以算学振兴科技,抵抗外侮的李善兰,还是“整理国故”“发扬国学”的钱宝琮,抑或是做出“最后的事业在中国”决定的陈省身,他们大多传承着嘉兴人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会通中西的广博胸怀,赤诚的家国情怀。
“中国数学要在二十一世纪率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被学界称为“陈省身猜想”。在先生的家乡,数学的“DNA”怎样动起来?
嘉兴大学是扎根嘉兴的高等学府,一直得到陈省身先生的关心,多年来致力于数学人才的培养,数学精神的传承。
目前,有数学研究所和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据嘉兴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启会介绍,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一级及以上期刊论文150余篇。
他们对学生因材施教,为对数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设立数学拔尖班,邀请资深数学研究者授课;对青年教师,采用专家、教授一对一传帮带的方式;邀请数学大咖面向师生开展讲座,此次,借着三大奖在嘉兴颁奖,特邀席南华和张伟平两位院士做客省身大讲堂。
他们积极支持嘉兴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英才计划”,组建省身文化宣讲团,走进初中、高中校园,讲述数学之美。数学大会期间,邀请高中生到现场观摩,同时,也邀请师生到省身大讲堂与院士面对面。
嘉兴大学数学研究所于2003年成立,是陈省身先生亲笔题词。据研究所所长李宏杰介绍,目前数学学科核心成员39人,35名博士,16名教授,近5年拿到国家级课题18项,省部级课题15项,5年里发表SCI论文266篇。
未来,嘉兴大学数学学科将继承先生遗愿,继续发展壮大学科,力争在2027年拿到数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争取“十五五”期间获省一流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已有四个学科进入,希望数学学科也能取得突破。”
11月1日,陈省身数学奖回嘉,中国数学会2024学术年中国数学界顶流齐辉,17位院士汇聚嘉兴,星光熠熠。其中,陈省身先生关门弟子张伟平院士也来到嘉兴,“江南周末”记者专访张院士,听他讲述陈省身数学奖回嘉始末,谈谈他心目中的先生以及陈省身数学精神的传承。
江南周末:张院士您好,首先欢迎您来到嘉兴。此次陈省身数学奖首次回到先生故乡,请您谈谈陈省身数学奖回嘉的情况。
张伟平:中国数学会每年一次的学术年会,今年在嘉兴举办,主要是因为这是陈先生的故乡,今年是他逝世20周年。陈先生不是曾题词“明日嘉兴大学”吗?去年11月,嘉兴大学升级更名,正好一年,嘉兴大学的成立,陈先生也起了作用,所以,我们感觉在嘉兴举办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因此,包括陈省身数学奖在内的三大奖在嘉兴颁奖就顺理成章了。我们希望在纪念陈先生的同时,也促进陈先生家乡嘉兴市和嘉兴大学对数学更重视,很多院士到中学、大学作报告,鼓励嘉兴年轻人更热爱数学,最好再成长出一个,甚至几个像陈先生这样的数学家来。
江南周末:您在怀念陈先生的文章中说,受到先生很多影响和教导,请您谈谈心目中的先生,他是如何教导您的?
张伟平:我是在科学院念的硕士,第一次见面是被我的硕士导师推荐到南开。见大人物都诚惶诚恐,但他轻描淡写几句话,就把我的顾虑打消了,非常平易近人,他能很平等地跟任何人谈话,是真正伟大的人。
他特别关心中国数学、中国数学家,特别是年轻数学家的成长,他帮助了很多数学家出国进修,他们回来以后都成为数学界的领袖人物。
为学为人,家国情怀,可以说,从你能想象的任何标准来说,他都是楷模。他在南开数学所举办了一系列(数学交流)活动,到2000年永久定居南开。他到浙江大学去,学生问他,您为人为学都做得很好,有什么秘诀。他说,做人很简单,就是不要伤害别人。这种事情一辈子一直做,非常不容易。
作为老师,他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还在认真做国际上数学的大问题——关于六维球面上复结构的问题。他鼓励我们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我记得,陈师母去世后,我去看他,当时,他的眼睛里还有眼泪,但他强忍着跟我说,现在我就办好两件事情,一个是办好南开数学所,一个是办好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他促成主办的,他主要想的还是大事,大事为先,家国情怀。
江南周末: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数学强国,是先生毕生愿望,现在中国数学在当今世界处于何种地位?
张伟平:我们在全面进步,好几个方向已经达到国际前沿。202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2002年在北京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我们都有一小时的全会报告获得者,现在都在国内工作。全会报告非常重要,每四年不到20个人,能作全会报告,就是学界的国际领袖。陈先生曾在大会上作过两次全会报告,不到40岁作第一次全会报告,就公认是微分几何领袖了。
45分钟的分组报告2022年我们有近20个人参与,以前,我们在个别方向处于国际前沿,现在可以说在好几个方向处于国际前沿,如微分几何、代数拓扑、代数数论、代数几何、计算机数学、应用数学等。现在很多年轻人回国,都是特别优秀的。
江南周末:这次开会说到数学精神,作为陈先生的学生,您觉得先生传承给您的是怎样的数学精神?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他的精神?
张伟平:要在数学界不断进取,不断进步,争取做出好的结果,不要放弃,要学习陈先生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同时也要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促进整个数学,不光是自己的数学研究课题,还有数学事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中国数学界有个“陈省身猜想”,就是“中国数学要在二十一世纪率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对此,我们抱很大的期望,我们要为实现“陈省身猜想”作努力。每个数学家都应该为中国数学作这样的努力,从各个方面推进中国数学进步和发展。一个人的贡献肯定是微乎其微的,需要大家一起推动,中国数学早日成为先生希望的大国、强国。大国现在基本上是可以(说)的,现在进一步要成为强国,要整个数学界努力,要年轻人的不断成长。
江南周末:陈先生和包括张院士您在内的数学界前辈都很重视青年人,请您对先生家乡的青年说几句话。
张伟平:要学习陈先生的数学精神,学习大师的精神,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努力产生更多的大师。
【专访】 张伟平:为学为人,陈先生都是楷模
2001年,陈省身先生为嘉兴学院题词“明日嘉兴大学”
11月1日,陈省身数学奖在嘉兴颁奖
2003年,陈省身先生为数学研究所题词
本版图片由嘉兴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