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沉缘 通讯员 孙琪 图片由秀洲区人力社保局提供
一纸证书,换来创业“启动金”;一项技术,打开技能型乡村“以技兴农”的新局面;一个新工种,拓宽就业和成长通道……在秀洲,成百上千的“能人巧匠”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今年初以来,秀洲全域推进“秀水泱泱·匠聚秀洲”技能型社会建设行动,围绕重点产业构建“1+X+N”技能基本单元建设体系,加快打造新时代“秀水工匠”队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发展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技能共富贷”让技术工人凭“本事”获贷
“既无须担保,也无需抵押,仅仅凭借一张技能等级证书,我成功贷到了3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此刻,秀洲某绝热工程企业负责人范佳豪正在山东谈生意,谈及这笔启动资金,他满面春风,眼中满是对未来事业发展的期待与信心。
范佳豪向记者坦言,作为一名“95后”,他有独立门户创业的梦想。然而,这份热情却受到了现实的阻碍。受市场环境影响,他急需一笔创业启动资金,却因授信条件和利率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今年5月,在“秀水泱泱·匠聚秀洲”技能型社会建设推进会上,秀洲在全市首发“技能共富贷”系列金融产品,秀洲高技能人才可享受20万至5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利率优惠最高达220bp。它是全市首款专门为技能人才量身定制的专属金融产品,为像范佳豪这样的技能人才打开创业之门。截至目前,秀洲区技能人才授信2800余户,授信金额2.8亿元。
“技能共富贷”这一创新举措,是秀洲区拓宽技能人才和技能型企业融资路径的一次重要探索。秀洲区通过政银合作的创新模式,将技能价值与信贷服务相结合,不仅降低了融资门槛,还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服务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技能人才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长期以来,技能人才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上遇到的挑战,一直是制约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痛点,也是导致部分青年对技能岗位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秀洲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制度的完善,加快构建具有秀洲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全方位、全链条培养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逐步转变群众的就业观念,使之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为此,秀洲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新时代“秀水工匠”引育行动方案》和《秀洲区新时代“秀水工匠”技能人才引育政策意见(试行)》等,为技能人才提供了高达80万元的奖励和购房补贴。未来,秀洲区将继续聚焦技能人才的需求,着力完善政策体系,打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到2027年,力争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5.5万人。
“小技能”撬动村庄大发展
一年之中,冬季是葡萄园最冷清的季节。这时,葡萄进入了休眠期,葡萄园却在暗中蓄力,孕育下一年的生机……走进王店镇庄安村,昔日“三无村”已华丽转身为技能型乡村。
庄安村,一个曾经的远郊村落,农户收入微薄,主要依赖传统养殖业,年人均收入不足3万元。然而,自2013年起,庄安村以“技能兴农”为引领,探索出特色发展之路,葡萄种植成为村里的“黄金产业”。2023年,该村葡萄种植面积超3000亩,总产值破1.1亿元,净效益超8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升至8万元以上。
71岁的谢富生,是原村委会委员,见证了这一转变。他目睹邻村葡萄热销,毅然投身葡萄种植,四处求教,实地考察,率先拆猪棚、建大棚,成为庄安村葡萄种植第一人。初尝甜头后,他逐年扩大规模,从5亩至12亩,成为村里的技术标杆。
“我种的葡萄怎么这么小?”“这株葡萄蔓枝是不是缺营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棚内,谢富生总会遇到前来请教的同行。遇到特殊技术难题,谢富生会亲自上门“看诊”,帮忙解决;若实在无法解决,还会向村里的农业专家请教。
庄安村葡萄产业发展多年已具规模,但果农经营销售“小而散”,传统供销模式让果农处于劣势。此时,“85后”林建浩成为关键人物。在他的建浩农场,连栋大棚排列整齐,每个大棚都有自动控温装置,林建浩在手机上就能根据棚内温度控制卷膜开关。大棚内葡萄叶间有众多喷水装置,手机操作即可自动均匀浇水。此外,还有传感器将温度、湿度等数据传送给控制系统,实现土地和作物“说话”。林建浩将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引入温室葡萄大棚,解决了技术难题,节省了人工成本,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而这一切的实现,源于林建浩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历。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林建浩,曾先后在上海、嘉兴知名企业任职,2019年进入葡萄研究所。头顶高学历光环、放弃大企业工作,在研究所工作一段时间后,林建浩选择回村当农民。在他看来,研究得再好终归还得用于实践。“我想用新技术帮助乡亲们闯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新路。”林建浩说。
技能的提升,让家门口的“致富花”越开越盛。庄安村积极作为,一方面邀请专家开设“田间课堂”,为村民们送去农技知识;另一方面成立庄安葡萄专业合作社,凝聚村民力量,形成发展合力。不仅如此,庄安村还全力打造庄安葡萄乡村振兴服务基地,涵盖技能培训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等;紧跟时代潮流,借助直播销售这一创新模式助农惠农。2023年,全村网商数量多达53家,电商从业人员90人,网销金额超1500万元。
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道路
1996年,中专毕业的张利华来到雅莹工作,从流水线工人一路升至雅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以她名字命名的“张利华技能大师工作室”收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这位服装匠人在技能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成长为高级技师,是秀洲技能人才中的佼佼者。
近年来,秀洲以领先的政策机制、健全的培养体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为技能人才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围绕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秀洲大力实施“秀水泱泱·匠聚秀洲”行动,今年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若干次,并通过激励企业发挥技能人才评价主体作用、拓宽高技能人才评价通道、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着力构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聚集地。
从今年起,雅莹公司服装制版师张雪琴的月薪增加了450元。原来,去年底她参加了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考取了技师证。雅莹公司在技能人才激励方面力度颇大,每年兑现的技能津贴达350多万元。雅莹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着重技术能力的考核,而由企业自主认定后,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同时,目前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还侧重面辅料知识的综合运用,更贴合岗位实际需求。目前,秀洲已统筹全区69家技能等级认定企业、18家社会培训(评价)机构、9所院校(成校)以及1个数字技能培育联盟等资源,全力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
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是输送产业工人新生力量的“蓄水池”。秀洲区在本地三所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广泛开展技能培训,针对与秀洲主导产业紧密相连的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产业类的若干个职业(工种),开展自主技能等级认定考核试点工作,让学生毕业时就能获取相关证书。目前,已有4500余名学生从中受益。
传统职业竞争激烈,新职业已成为不少人瞄准的新出路。秀洲深化推广“数字工匠”培养模式,在技能培训、评价、竞赛、研修等方面全面融入数字职业,支持喜马拉雅、麒盛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发有声演绎师、睡眠管理师等数字新工种,拓宽技能人才就业和成长通道,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让一些市民捕捉到时代的机遇,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打开了就业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