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嘉兴经开新闻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 钟淑婷 通讯员 赵丹妮

  

  【“微”故事】

  在嘉兴经开区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里,长三角(嘉兴马家浜)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实训中心目前正处于试运行状态,这也是嘉兴市首个省级中心。该中心通过集中式培训、实战化历练,为长三角区域培养高素质食品生产安全监管人才。

  走进实训中心教室,记者实地体验了VR食品生产工厂场景。戴上工作人员提供的VR眼镜,眼前立马浮现出维卓(嘉兴)营养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场,软胶囊生产线上每一道工序都清晰可见,工厂在质量管理和安全管控等方面的操作流程一目了然。

  “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一直存在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实训中心的建立旨在用好小镇当前业态优势,充分利用周边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丰富培训模式、建强实训‘大脑’,为一线食品安全监管人才培育和监管技能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区市场监管分局局长潘庆说。

  记者了解到,实训中心建成伊始,就承接了2024年嘉兴市肉制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实训班,全市肉制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80余人参训。培训邀请了企业食品安全生产总监和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专家作专题辅导和经验分享。

  此次培训也是实训中心的首次运行内测。“两位老师的分享,都是从实际案例切入,让我们对主要的食品生产安全风险点和检查重点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把握,很实用。”来自意口艺脍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安员尹超感慨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实训中心还依托本地食品生产企业涵盖品种,探索分类培育“食品生产企业实训教育点”,目前已选定荷美尔食品、维卓保健品、米开朗冰淇淋等作为首批企业实训教学基地,为学员提供实战化历练场所。

  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举办肉类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等培训6场,培训800多人次,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人才能力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升级。

  【“深”改革】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嘉兴经开区在此领域不断创新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改革创新成果,为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注入强劲动力。实训中心的建成投用,为构建精准防控体系合上重要一环。

  在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不仅有长三角(嘉兴马家浜)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实训中心,特别引进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技术研究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在积极发挥作用。中心承担了食品相关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与智能化监督关键技术研究”是我省牵头的唯一食品安全专项。

  “实训中心成立后,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小镇的产业形态,促进食品检测、技术培训等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潘庆表示。食品行业在产、学、研、游上的合作创新,也为马家浜食品产业入选“浙里食安”第二批最佳实践培育项目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

  为精准有效提高监管水平,经开区还在全省试点探索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监督检查综合集成改革,合理配置监管资源,解决监管重心不断下移、监管事权力量不相匹配的现实问题。

  “我们选定了254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作为测试样本对象,通过建立大数据模型,对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信用风险等级进行综合评定,开展省、市、区、所四级分级分类监督检查。”区市场监管分局食品生产与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叶佳萍介绍。

  经过综合评定,全区38家食品生产企业经营单位中Ⅰ类单位2家、Ⅱ类单位4家、Ⅲ类单位15家、Ⅳ类单位17家;重点餐饮单位如学校食堂Ⅰ类单位14家、Ⅱ类单位20家、Ⅲ类单位23家、Ⅳ类单位34家。

  按照分类标准,Ⅰ类、Ⅱ类单位分别由省、市级市场监管局开展体系检查和飞行检查,Ⅲ类单位由区市场监管分局进行日常监督检查,Ⅳ类单位由属地市场监管所进行检查。

  在潘庆看来,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力、物力是有限的,推行分级分类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实现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精准配置,实现为基层降本减负、为监管提质增效。

  【“新”启示】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场持久战,不管是实训中心的创立,还是分级分类监管的推行,最终着眼于破解难点痛点,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让老百姓更省心更放心。

  在嘉兴经开区,改革仍在继续,为有效推动监管水平整体提升、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断加码。

  

2024-11-21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27912.html 1 3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