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应隆 通讯员 罗金飞
本报讯 来自浙江桐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无人嫁接机器人可以实现果蔬种苗的无人化精准嫁接,嫁接速度可达700株每小时,一天可嫁接6000株;来自浙江道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信息采集机器人配置了光合传感器、空气传感器、土壤氮磷钾传感器等,可对种植区13种农业数据进行采集,结合大数据分析与AI算法,快速识别植物状况,计算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实现农田的无人化、智能化管理……
昨天上午,记者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数字乡村展馆内看到,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高大上”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嘉兴,“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智能生产模式正不断为产业兴旺赋能。
“我们利用了智能识别精量自动播种模块、智能嫁接机器人、智能物流苗床模块等自主研发设备和应用,实现了育苗无人化和决策精准化。”在数字乡村展馆数字农场展示区,浙江桐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这套自主研发的智能化产业技术解决方案运行效率比传统模式提高3倍、劳动力投入降低80%。目前,该公司在位于桐乡农业经济开发区(石门镇)的农场里,育苗年产能超3000万株,有效解决了传统育苗占地时间长、出苗率低、用工量大的问题。
在展馆内的数字粮油专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小虫体智能测报系统”。该系统突破了活体拍照、专一诱虫光谱、深度学习算法识别等关键技术,可以实现对飞虱、叶蝉类、绿盲蝽等毫米级趋光性害虫的高效诱集、智能识别和虫情数据统计分析,填补了当前毫米级虫体测报的空白。
“近年来,嘉兴不断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将智慧农业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通过精准施策、优化环境、数字赋能,全面推动农业生产信息化、过程数字化、管理智慧化。”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嘉兴已形成《嘉兴市智慧农业“百千”工程规划汇编》等一系列文件,按照“市级统筹规划、县级探索创新、乡村夯实基础、主体参与建设”的原则,梯队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今年初以来,在提升改造设施农业等基础设施方面,嘉兴全市范围内逐步升级自动卷帘机、棚内轨道车、传感器等设备,为智慧农业发展打下基础。截至目前,嘉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共建成数字化种养基地317个、数字农业工厂44个、未来农场5个。同时,嘉兴还不断健全服务机制,大力招引智慧农业项目,目前全市已累计签约智慧农业项目67个,投资金额近30亿元。
未来,嘉兴将以基础共性需求为牵引,完善配套制度政策和服务体系,为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同时,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以农业招商引资为抓手,持续招引一批引领性好、带动力强的智慧农业项目,推动农业向高质、高效转型。总结推广一批智慧农业带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典型经验,营造数字乡村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