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独处的人:蒙田随笔》
这琐碎庸常的生活,还有没有值得我策马奔腾的目标?
翻阅《独处的人:蒙田随笔》,我被头脑中那些纷至沓来的曾经击中。
我是在微信读书里阅读的《独处的人:蒙田随笔》。简介说,“从《蒙田随笔全集》中精选精译的文章,众多关涉困扰人生的重要议题,篇篇皆是蒙田智慧人生的精髓。”的确如此,《论书籍》《论想象的力量》《论悲伤》《论坚强》《论害怕》《论撒谎者》等共十九篇,篇篇深刻精辟。看完第一遍,我立刻决定读第二遍,越读,人越清醒!
长大,我曾经是多么向往!那策马奔腾日夜兼程之势,恐怕千军万马都不可阻挡。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像妈妈一样地穿起了皮鞋,像爸爸一样地触碰了烟酒,像个大人一样地“随意”而谈、“随性”而走、“随心所欲”地拥有。这“像妈妈”“像爸爸”和“是妈妈”“是爸爸”是完全不同的体感——无人深究,个中滋味也已无足轻重。
“当光阴的雄兵攻破了我们的躯体,我们的手脚就失却了原有的气力,判断就开始失去道理,说话和思维也不再清晰”(《论年华》),这是一个谁都想极力延后的行期,我失去了策马奔腾的勇气。《论悔恨》里说,“衰老在我们的精神上刻下的皱纹比在我们脸上刻下的皱纹要多得多”,那么,曾经的勇气,这枚身体里射出去的子弹,一定也留下了清晰的弹痕。任思绪沿弹道滑行,是不是继续长大便不再荆棘丛生?
勇毅,应该是一把随时都可以出鞘的利刃,曾经给过我无穷的魔力。不然,那个比我高大的肆意破坏庄稼的男孩怎么会在我的大声呵斥下转身离开?那个跟女儿吵架瞬间倒地的妈妈怎么会是瘦弱的我背得起来的?《论勇毅》里说,“就算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尽管常常会半途而废,但偶尔也能把自己的灵魂振奋提升至超常状态。”这一瞬间的品性,即便早已偃旗息鼓,我仍然感激它曾经的冲锋陷阵。
想象,给过我太多的满足,也给过我一些负累。“见山是山”式的纯粹或者返璞归真,是岁月与生命达成契约的馈赠,“见山不是山”式的“偏执”或者“智慧”,是激情与想象握手言欢的筵席。接受过馈赠,也散了一些筵席,天马行空的续集竟然是心如止水。蒙田说,“情绪激烈的想象能够发射出足可射伤他人的利剑”(《论想象的力量》);我想说,让想象来得更猛烈些吧!
独处,曾是我的执念。可是小时候家里居住条件有限,绝对没有我独处的空间。长大后工作家庭子女亲人太多的牵绊,独处的执念,就像没拴绳而放出去的“毛孩子”,绕着你奔来跑去最后又回到你身边。“人之所以要退隐独处,就是为了要活得更加安宁、更加自在。可是野心、贪念、犹疑、畏惧以及淫欲并不会因为我们来到另一个地方而放弃纠缠。”(《论独处》)而且我们也认识不到独处的真正内涵,我们也做不到“在独处中,你就是你自己的众人”“再没有什么像人这样既痛恨社会交往又热爱社会交往的”了,所以,在“独”与“群”“出”与“入”“仕”与“隐”之间往返奔波,且每一次都一往无前成了常态。
追逐过,得到过,失去过,却未必看清过。那些曾经到达的目的地,未必就是终点。接下来,我将赶赴哪里?一场好的睡眠?一张没有任何箭头与阴影的健康报表?一场深彻的反思?一个世人口中的故事?
“对于没有确定目标港口的航船来说,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论人行事之无常》)世界永动,所有的事物都在上面不停地摇荡。这行程,可以策马奔腾,也可以信马由缰。
《独处的人:蒙田随笔》
〔法〕米歇尔·德·蒙田 著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李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