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9个案例入选首批省级创新服务案例

新技术新产品带来嘉兴智能建造新场景

  

  ■记者 蔡舒安 通讯员 边 川

  

  本报讯 “我们最近接到了多个上海的预制构件订单,正在抓紧赶工,每天最多能产出100多立方米的混凝土构件。”昨天,锦萧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部副经理陆春梁来到生产车间,他眼前便是公司研发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生产线布料工位上方的相机自动抓拍模台照片,智能识别布料区域,一块块预制叠合楼板很快在生产线上完成布料作业。

  传统的人工布料需要工人频繁上下模台进行补料、扒料,费时费力还会造成混凝土浪费。“我们的生产线配备了全自动网片焊接和视觉布料系统,可以利用视觉算法计算混凝土用量和布置轨迹,实现自动叫料和布料,产线综合效率大大提升。”陆春梁向记者介绍,经过智能化升级,产线通过设计图形数据驱动设备,完成生产所需的各类钢筋网片自动焊接作业,减少材料浪费的同时减少了人力成本,生产节拍提高了40%,用工数量减少了67%。

  从吃“力气饭”到吃“科技粮”,从干“体力活”到干“技术活”,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正为嘉兴智能建造带来新场景。记者从市建设局获悉,浙江省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案例(第一批)名单已于近日公布,我市共有9项创新案例成功入选,为全省建筑业转型升级注入“嘉兴动能”。

  在亚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一台通体橘黄色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此次它也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服务案例名单。

  只见它用吸盘抓取材料、涂抹胶水,再根据提前输入好的BIM模型,准确识别出建筑物的结构和要求,找好角度,按照预定的设计图案和尺寸进行精准摆放和固定,一次安装便完成了。“机器人安装对精度要求非常高,我们结合BIM技术,大大提升了安装的精度和效率,还可以减少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亚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劳月清告诉记者,该机器人已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水月红云”智能建造亭集群得到应用。

  朝着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嘉兴建筑行业的共识。记者注意到,此次嘉兴入选的9个案例涵盖数字化设计、智能生产、智慧施工、建筑产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一系列技术破壁、应用创新充分展现出嘉兴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创新活力和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嘉兴从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设立超亿元产业创新基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发力,全面推动智能建造赋能行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18家智能建造骨干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建造试点企业2家,建成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选示范项目43个,入围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清单9个,初步形成“技术攻关—场景应用—产业孵化”的创新生态圈。

  “我们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加快推广示范案例经验,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向更多领域渗透,为城市建设与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嘉兴样板’。”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5-03-23 9个案例入选首批省级创新服务案例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1535.html 1 3 新技术新产品带来嘉兴智能建造新场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