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有文化赋能的镇域经济,更值得期待

  

  ■记者 苗楠钰

  通讯员 顾佳妮 吕 丹

  

  闲暇时光,前往美术馆看展、来到网红店“打卡”、探营黑科技体验……这样充满文化元素的休闲方式,不仅是中心城区市民的“心头好”,也越来越受到镇村居民的喜爱。

  乡镇一级有着“连城带村”的地位,镇域经济是嘉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构筑区域经济竞争新优势不可忽视的力量。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嘉兴的每个乡镇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站在城乡融合发展“20年再出发”的新起点,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嘉兴“镇”起势。

  新“配方”

  文化产业遇上镇域经济,能产生很多新“配方”。

  3月18日,原定于16日闭幕的“琳琅萃珍——唐宋元明清典籍特展”已延期开放2天,人气依然高涨。这个在海宁市长安镇奥莱美术馆的展览,开放4个月来已累计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不仅为去年11月全新开放的奥莱美术馆攒足了人气,更为下沙奥特莱斯吸引了不少客流。

  美术馆并不罕见,但开在乡镇商场里的并不算多。展馆内,近150件魏晋南北朝至清朝时期的各类善本一一展开,静待观众到来。它们中国家一级文物有30余件,近100件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展品总价值达5亿元。

  依托下沙奥特莱斯区位优势,奥莱美术馆开放首展就以极高规格亮相,吸引全国众多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专程前来参观。

  文化+商业的“配方”,形成了双向引流的良性循环。

  目光转向3公里之外的澜公园。占地23678平方米的园区,通体白色的建筑巧妙融入了钱塘江潮与海宁潮城文化的元素,咖啡厅、无边泳池、露营区、设计师家居馆等场景一应俱全。凭借“浪”“潮”主题的建筑设计和艺术氛围,澜公园成为长安镇新晋的人气打卡地。

  文化+创意的“配方”,让这个刚刚开放4个月的公园迅速走红。

  然而,“颜值”并非澜公园唯一的竞争力。作为海宁网络微短剧基地,澜公园累计投资3.2亿元,园内不仅有宝盖头家居、轻联国际影业、澜趣模特、澜播直播平台及UV SPACE城市阳台等多元化业态,还拥有现代化都市拍摄现场的大量场景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丰富的内核,为各类都市剧提供了优质的拍摄场地。总裁办公室、公司工位、会所、酒店、秀场等场景,充分满足了微短剧紧凑、高效的生产需求,为全国影视企业、剧组拍摄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今年,预计在该园筹拍的播放量力争破亿的短剧在10部左右。

  将戒指戴上食指,启动飞行器,做几个简单的手势,飞行器就能立刻响应。这是莲偶科技(海宁)有限公司生产的戒指操控飞行器,它将在今年5月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与观众精彩互动。

  莲偶科技是一家深耕空间科技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2022年在深圳成立,2024年5月落地长安镇,目前已荣获14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7成。

  文化+数字的“配方”,让长安镇拥有了崭新的名片。

  丰富的新“配方”,让长安镇在镇域经济的竞争中,拥有了不少新的增长点。今年,长安镇将在文化产业上再发力,力争打造一座新风与古韵共存、文化与产业同兴的钱塘国际新城。

  “镇”起势

  嘉禾大地上,42个镇、30个街道星罗棋布,各具特色。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深度融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应有之举和必然选择。

  去年,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镇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镇域经济全国100强、500强暨中部100强、西部100强”研究报告》,嘉兴有17个镇上榜全国500强。

  产业强是一个地方经济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如今的嘉兴正站在崭新的起点,更优质、更多元的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将助力区域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新的赛道。

  最近,桐乡市濮院镇进行了一个新的探索。3月15日上午,陈赫、黄子弘凡、林更新、王迅、徐志胜、赵又廷等明星一起亮相濮院时尚古镇,再一次将濮院推上“热搜”。

  这并不是濮院在跨界融合方面的第一次尝试。从《全员加速中》《萌探2024》,到《极限挑战》《城市捉迷藏》,再到《月鳞绮纪》,近年来,各类热门综艺、影视剧在濮院时尚古镇相继落地。

  作为浙江五大国际级市场集群之一,濮院是全国最大羊毛衫集散中心,独揽全国百分之七十的羊毛衫市场,每年羊毛衫产量高达七亿件。然而,凭借文化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濮院时尚古镇一次次站到台前,给游客展示“传统+时尚”碰撞产生的惊喜。

  同样凭借文化“出圈”的,还有海盐县沈荡镇。

  近年来,沈荡镇以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为抓手,挖掘本土文化,综合打造沈荡谷仓片区、沈荡酿造片区、贲湖老街片区、文化艺术中心片区,吃上了“文旅饭”。

  2024年,沈荡“出圈”之势愈发明显,酿造厂一天最多接待7000人次,且以年轻人居多。在老场景基础上,沈荡结合了新的呈现方式,让传统文化更贴近年轻人,再加上社交媒体助推,流量十分可观。

  有了先行者的经验,嘉兴越来越多的乡镇跟上了文化这班“快车”。

  去年9月9日,以“音乐”为主题的盐官古城·潮乐之城在海宁市盐官镇部分建成开放。6个多月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5.26万人次。

  借文化之势拼经济,嘉兴“镇”起势。

  “软”实力

  镇域是城市向乡村的延伸,也是乡村通向城市的必经之路。

  “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以文铸魂、以文赋能、以文兴业、以文惠民,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

  在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中,嘉兴连续10年排名第一;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和复核结果,嘉兴均位居东部地区第一。

  2024年11月27日,《嘉兴市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促进条例》在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通过,并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进一步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引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已于3月18日召开,围绕如何推进高水平文化强市建设做了进一步部署。

  借助文化“软实力”,如何开拓镇域经济新场景?嘉兴大学经济学教授佘明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深度挖掘具有镇域特色的、人文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传说、故事、戏曲、文物等),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要将文化“软实力”与文旅、农业、工业等相结合,打造文旅工农融合创新场景;要将文化“软实力”与“AI+数字”等相结合,开拓镇域经济新场景。

  用文化激活“镇”能量,并不仅仅是吸引游客来走马观花式的“打卡”,化流量为“留量”,才能推动镇域经济长红。长久来看,嘉兴文化产业还需要通过根植镇域文化土壤,结合镇域独特文化资源,产出具有鲜明镇域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推动镇域经济形成新业态。

  有文化赋能的镇域经济,更值得期待。

2025-03-23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1554.html 1 3 有文化赋能的镇域经济,更值得期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