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徐梦倩 王斌 付雨霞 图片由南湖区发改局提供
当长三角的晨光穿透云层,南湖大地的改革强音正激荡时代回响。
这一年,南湖区发改局以破竹之势劈开经济下行坚冰,15个省“千项万亿”项目超额完成投资109.4%,58个市“551”项目超额完成投资103.7%,GDP增速6.1%的昂扬曲线,在嘉兴经济版图上划出领跑身位;
这一年,356.92亿元有效投资如巨椽挥毫,在亚太路科创带书写产城融合新华章;
这一年,45幢税收千万楼宇刺破云霄,112兆瓦光伏矩阵铺展绿色宏图,1.069亿元“两新”国债资金激活产业春潮;“产业+消费”双轮驱动模式,获国务院扶贫办点赞;
……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个个重大项目、一项项改革成效共同勾勒出南湖2024年蓬勃发展的壮美画卷。
回首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战略擘画下,南湖发改铁军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战旗,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锐气,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魄,在时代大考中淬炼硬核担当,于攻坚突围中锻造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南湖范式”。
2024回眸
项目攻坚:
量质双升立标杆
2024年的南湖项目攻坚史,镌刻着三个“突破”:首夺全省投资赛马激励,时隔多年再次获全市“互学互比互赛”红旗奖杯,湖钠能源与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两大百亿项目首度同年跻身省特别重大产业项目,为南湖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位于南湖区新丰镇的东方特钢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现场,只见桩机林立,机器轰鸣,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该项目总投资达162.91亿元,正按照节点要求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这一年来,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正泰二期、湖钠能源等一个个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项目不仅体量巨大,而且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南湖区的项目建设不仅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依托亚太路科创带和城市创新区“两大主平台”,南湖区聚焦“四大考核指标”,围绕“六大领域”,全面开展扩大有效投资“246”专项行动。
更值得书写的是三个“新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三组跃动的箭头正勾勒出强劲攀升曲线:重大项目争列数创历史峰值、建设加速度达效能阈值、资金争取量破规模极值。
斯达SiC芯片、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工程等15个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项目计划、6个项目列入省“海洋强省”项目计划、3个项目列入省重大外资项目计划;
梅花洲科创中心、国际电商中心等58个项目列入市551项目计划,开工率及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均提前实现100%;
争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资金(个人充电桩建设)补助5209户,补助资金393.14亿元。省、市项目争列情况,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资金补助户数及资金均实现历年“新高”。
三产跃迁:
动能转换启新篇
在月河历史街区的桨声灯影里,全年1918.8万人次的游客流量同比增长13.3%,786.9万过夜客群用脚步丈量城市温度。
这场消费升级的背后,是南湖区构建的“一区一廊一中心”现代服务业格局:以全方位提升嘉兴中心城区首位度为契机,加快推动城市创新区建设,加快创新区平台扩容、产业提质和配套提升,重焕中心城区活力,差异化打造镇街特色平台,目前已形成南数湾、嘉创湾、子城数字经济产业园、虹桥CTD国际服贸园、甪里健康未来城、1921产业园等特色平台载体。
招商攻势更显雷霆之势。卫星化学全球销售中心落子南湖,年交易额剑指300亿元;45家月度入库企业同比增长32.3%,创同期历史新高;360数字安全、凹凸出行、科大讯飞等数字经济新贵,在嘉创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形成“热带雨林”式生态圈。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南湖区在“做优存量”和“扩大增量”两个关键上持续发力,全区第三产业在固本兴新中加速升级,服务业占GDP比重近60%,远超同期水平,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今年初以来,新增18家企业入选市服务业重点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威凯检测、聚水潭新入选嘉兴市服务业十佳创新企业,企业质效不断提升;月河历史街区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名单;空中聚宝盆效应进一步显现,税收千万楼宇达45幢,创历史新高。
绿色转型:
低碳发展树典范
全区207个并网及在建光伏项目如蓝色矩阵铺展,112兆瓦装机容量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万吨,年度新增并网同比增长145%,分布式光伏发展形势转好。南湖的“双碳”实践不止于此:“两新”工程1.069亿元国债资金撬动设备更新浪潮,19924.48万元置换补贴激活绿色消费;能源领域守牢安全底线实现15处隐患动态清零,643个新建充电桩织就新能源服务网络,为全区经济稳增长注入“绿色”动能。
按照省、市关于十项重大工程的部署,南湖区专门出台《南湖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2024年实施计划》,围绕电力保供、能耗“双控”、可再生能源发展等内容,确定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将任务细化分解至各主体扎实推进。
同时,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相关工作,统筹做好政策集成和细化方案出台,先后印发南湖区“两新”总方案和总共12个子方案,形成“1+12”的政策体系。
发展环境:
跨区域协同全面加快
一方面,南湖区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奋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发展环境在跨区域协同中加速优化提升。
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全面加快、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逐步优化、“枢纽型中心城市”格局初显……目前,全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集聚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4.3%以上,连续15年居嘉兴第一、全省前十,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力最为充沛的地区之一。
另一方面,南湖区积极推进共同富裕,搭建高质量发展新桥梁:在川西高原若尔盖县,“南湖—若尔盖”三大共建产业园以“飞地输血+本地造血”模式激活藏区经济。中国农科院引入的牦牛基因改良技术,使每头牲畜附加值提升40%;“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带动673名农牧民掌握电商技能。在浙西南遂昌县,“消薄飞地”园区每年输送1200万元固定收益,“小鸡快跑”共富工程累计为农户创收120万元。
“产业+消费”双轮驱动模式,更彰显出南湖区在消费帮扶方面的南湖智慧:线上活畜交易平台拉动若尔盖牦牛销售2468万元,金秋羊肉节50万元订单点亮牧民希望;“遂昌味道”展销中心年均销售168万元山珍,让高山茶叶、生态竹笋走进长三角餐桌。
民生提质:
幸福城市再进阶
在湘都社区,新建的297个公共充电桩解了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在凤桥镇,“空中120”无人机8分钟送达急救药品,改写乡村医疗救援史。这些温暖的民生图景,源自南湖“十件实事”工程的系统推进,114%的民生项目完成率彰显政府效能。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治理维度:南湖区聚力建设以技能培育体系、技能创富体系、技能生态体系为支撑的“技能南湖”,构建了以26家培训机构、区零工市场、“好就业”服务站等平台为基础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做精做强乡村“土特产”文章,依托南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稻米、水蜜桃、葡萄、生姜、蜗牛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年产值超10亿元产业链1条,年产84000吨优质生态米等一批全产业链项目顺利投入运行;匠心提升人居环境,成功通过省首批水生态修复示范试点评估,连续三年获评省级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优秀,南湖新区入选全省首批全域未来社区建设试点……
展望2025
改革潮头再扬帆
回首峥嵘岁月,南湖发改以千钧之力劈开改革坚冰,用重大项目铸就发展丰碑;
展望壮阔前程,南湖发改以万仞之志点燃发展火炬,凭创新经纬丈量时代苍穹。
当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迈入深水区,南湖区发改局以六大攻坚行动锚定2025改革坐标——从百亿级项目集群到千万税收楼宇矩阵,从低空经济新赛道到区域协同深融合,一幅以“八八战略”为纲领的高质量发展蓝图正破茧而出。
向改革要动能:实施“经济增长争先行动”,聚焦推进“四个工程”和十三项专项行动,迭代升级“8+4”政策包体系,全力争取增量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深挖民间优质项目,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向项目要势能:开展“项目推进专项行动”,推进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湖钠能源等百亿项目投产达效,积极争列省2025年“千项万亿”计划重大项目、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
向城市要质变:启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优化特色平台载体,有序推进嘉创湾、奥特莱斯、八佰伴二期、南湖天地二期、三塔里街区、国际电商园等重大项目、重点版块开工开发,引进首店品牌5家以上,培育千万税收楼宇45幢,单位产出突破2500元/平方米,重塑长三角消费新地标。
向绿色要未来:深化“绿色转型发展行动”,力争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公共充电桩建设工作优于2024年,常态化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围绕回收循环、工业设备更新、用能设备更新等领域谋划好项目。
向协同要空间:实施“区域合作优化行动”,加速枫南市域铁路、通苏嘉甬高铁建设,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推动清华长三院、南湖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深化与复旦大学等大院名校合作,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跨区域联合攻关能力。
向均衡要温度:探索“共富样板示范行动”,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深化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打造更高质量的基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协助推动牦牛交易平台建设,加强与对口工作单位在党建、经济、文化及社会事业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对接合作,持续缩小“三大差距”。
站在“十五五”规划启幕的历史节点,南湖发改以六大行动作答时代命题——当斯达半导体破解第三代芯片技术瓶颈,当氢动力无人机掠过马家浜遗址上空,当税收千万楼宇的霓虹照亮长三角夜空……这片红色热土正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锐气,在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中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