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南湖两会特刊

“六干”争先 笃行不怠

大桥镇:高质量续写中国式现代化镇域样本

  

  ■撰文 武晓习 蔡夏栋 孙 佳 李 玲

  本版图片由大桥镇提供

  

  风云激荡南湖岸,旗扬大桥万象新。2024年,南湖区大桥镇在时代长卷上挥毫泼墨,书写了加快建设“江南文明之源 创新活力之城”中国式现代化先行镇的壮丽篇章。

  这一年,大桥镇上下以“稳”“进”“立”锚定航向,以“八八战略”为舵、以“五抓五促五突”为桨,守正创新、“六干”争先,于千帆竞发中破浪前行,获评中共浙江省委颁发的红色根脉强基示范镇(街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第九年入列全国百强镇;规上工业产值突破6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29亿元,千亩良田跃动“共富密码”……这是党建引领的成果,也是创新突围的答卷,更是大桥儿女用汗水铸就荣光的铿锵回响。

  

  党建引领 红色根脉激活发展动能

  

  “圆满收官!”3月15日深夜,大桥镇曹庄片区征收指挥部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历时85天攻坚,涉及200余户农户的曹庄房屋征收项目C1-C6地块签约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干部把我们的难处当自家事办!”征迁工作中,大桥镇党员干部组成“包户突击队”,用2000余人次走访叩开群众“心门”,以“一户一档”破解安置、就业、产权纠纷等难题,成功化解产权纠纷37起,居民代表赠送的6面锦旗熠熠生辉。这场“破冰之战”,正是大桥镇以党建引领破难题、以“六干”争先促发展的生动注脚。

  这场攻坚战的胜利,离不开大桥镇“三支队伍”建设的硬核支撑。建机制、搭平台、强基础……去年,大桥镇通过“344”计划锻造铁军,村社干部在“擂台赛”中比拼治理实效;依托“蓝海红帆”党建联建机制,推出两新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培优”计划,培育省、市、区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12家;创新成立“大桥镇铸匠学院”,评选出“大城工匠”250名。

  去年,大桥镇党群服务进一步从“中心”走入群众“心中”,通过“一村社一品牌、一领域多特色”的打造,“社企邻家”“百碗福寿面”等党群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天明社区获评全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社区。

  同时,大桥镇持续加强理论武装,“红·智”宣讲团以情景剧等多元形式,开展理论宣讲185场次,“百姓茶馆”“银杏树下”“田间板凳”等一批宣讲阵地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侨立方”入选2023至2024年度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创建浙江省“五星级侨胞之家”,“新侨海归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揭牌成立……在党建引领下,大桥镇统一战线持续巩固壮大。

  “党建不是口号,而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大桥镇主要负责人表示,党建已从“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三支能打硬仗的人才队伍在党建引领下攻坚克难,过去一年,大桥镇经济发展稳增提质,主要经济指标承压领跑。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05亿元,同比增长1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占全区比重超40%;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第一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正泰电气等7家企业入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南湖高新区化工园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较低安全风险等级化工园区。

  

  城乡融合 “千万工程”绘就共富图景

  

  “西蓝薹炒来吃非常好吃,嫩嫩脆脆,营养好,差不多月底就下市了,我们线上线下都卖,28.8元2斤,顺丰直达!”春日暖阳下,大桥镇由桥村八零后家庭农场主顾卫军正忙着采摘绿色蔬菜西蓝薹。这位以种甜糯玉米闻名的“新农人”,如今成功引进更多新品种,也通过开设直播培训等持续带领着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去年,顾卫军获评“市级乡村工匠”,相关事迹获《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顾卫军是大桥镇坚持不懈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缩影。

  去年,大桥镇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生态富民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打开新空间。多措并举抓实稳产保供,完成春粮播种面积3.46万亩,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超4万亩、超1.5万亩;田乐家庭农场小麦单产突破522公斤,刷新南湖区亩均历史纪录;南湖蜗牛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总投资超亿元的蛭富生态水蛭养殖项目建成投产。

  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大桥镇农业现代化插上翅膀。去年,大桥镇深入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百千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完成农业标准地建设700亩,开展焦山门村低洼地整治工程;大桥镇秸秆收储加工中心、云东种业仓储中心、农建现代农事服务中心相继建成运营,胥山山浜新农村集聚点启动建设。

  乡村运营的“魔法”正在显现。大桥镇组建了镇、村、运营公司乡村运营联盟,稳步推动3A级景区村庄社会化运营,“源舍·旅游”、木塔研学基地等一批新业态加速涌现,去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坚持错位经营、抱团发展,推进和美乡村梯度化、片区化建设,完成由桥片区和美乡村建设。获评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1个,完成农村资源化回收网点建设。

  富民惠民措施的稳步推进,让乡村振兴从“盆景”变“风景”。去年,大桥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探索多种农村资源盘活路径,完成土地流转面积2467亩。

  

  城镇韧性 蝶变升级构筑品质风貌

  

  “历史性突破!这条‘卡脖子’道路终于打通了,从谋划到建成历经了15年。前期我们做了大量工作,走访了涉及腾挪的每一户农户。”大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9月底,作为新老07省道连接线工程的重要一环,连接中心城市与产业功能区的新大路(余步公路—广益路段)迎来通车。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大桥镇发挥“钉钉子”精神,有序有力推动该项目地块实现“拔钉清零”,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大桥镇城乡融合更添动力。完成新一轮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开展大桥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槜李知识湖区规划建设,加速亚太路科创带攀升演进;推进国家重大工程通苏嘉甬、枫南市域铁路施工建设;紫荆广场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

  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去年,大桥镇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城市更新全面提速,累计实施重点政府投资项目75个,计划总投资47.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额16.2亿元。平湖射线二期、亚太路南延工程等重点道路稳步推进;南子苑安置小区完成主体房屋结顶,槜李苑安置小区开工建设;步云花苑、南祥苑污水零直排改造工程顺利完工。

  生态治理同样硬核:PM2.5、PM10平均浓度较上年同期分别改善8.5%和17.6%。去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平均保持在Ⅲ类以上达100%。顺利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迎检工作。完成工业园区高精度恶臭在线监测站布局,涉气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4%。

  

  民生温度 微光成炬照亮幸福底色

  

  3月9日,位于南湖区大桥镇夏云路与天全路交叉口的幸福食堂迎来试营业,饭点食堂门前排起了长队。“走两步路就能吃上热乎饭,有政府补贴,我可以享受4块钱一顿,比自己家里开伙方便、划算!”73岁的沈锦祺老人在试营业首日便连吃两顿,还表示要“天天来”。

  作为南湖区首家开在乡镇的幸福食堂,这家由原社区就业服务中心改造而成的“暖心厨房”面积达270余平方米,试营业首日便吸引超900人次光顾,其中125位享受为老助餐服务的老人现场就餐,民生温度从“舌尖”蔓延至“心间”。

  去年,大桥镇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持续在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聚焦生活关键“小切口”,大桥镇推动农村道路“星光工程”“幸福食堂”“一老一小”健康守护等20项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云栖里幼儿园、亚欧学校初中部顺利开学,槜李小学纳入南湖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一体化协同管理。托育总托位数、千人托位数位列全区首位。

  共富路上温情涌动:落实重点群体“1311”就业服务,就业帮扶率超98%。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4700余万元,帮扶就业2500余人。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共富十助”专项行动,分级分类救助进一步细化,救助一件事联办完成率100%。完成东西部协作产业到位资金超8000万元,对口捐赠帮扶超170万元。

  文化惠民更添精彩。去年,大桥镇深化基层文化活动品牌创建工程,“屋礼茶馆”入选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特色创新项目,“三味厨房”“红色电影节”等一批服务百姓品牌更加暖心。胥山村获评第二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由桥村成功创建浙江省老年体育现代化村(社区)。成功举办第五届胥山端午民俗文化活动、第十七届江南葡萄文化季、第六届农民丰收节暨由桥龙虾文化活动,而文化特派员机制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气象。

  潮起东方,风正帆悬。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的全面提升之年,更是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镇的实干之年。2025年,大桥镇将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加快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衡化“三化”协同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为亚太路科创带建设和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提供坚实支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先行镇的大桥篇章。

  “2025年,我们要让‘六干’争先融入每项工作,把‘先行镇’的蓝图镌刻在每寸土地上!”大桥镇主要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这座奔腾不息的小镇,正以赶考之姿,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更加壮阔的答案。

  

2025-03-24 “六干”争先 笃行不怠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1557.html 1 3 大桥镇:高质量续写中国式现代化镇域样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