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南湖两会特刊

余新镇:逐梦春光,绘就嘉兴市区“南大门”新风貌

  招商引资硕果盈枝、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城乡融合步履铿锵……当时间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渔里画卷上,一曲全力以赴谋发展、千方百计招项目、快马加鞭促建设的“时代春潮”正激情奏响。

  过去一年,在南湖区余新镇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民生福祉与城乡发展同频共振,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共富的新图景——

  走过不舍昼夜的昨天,发展答卷硕果累累:连续两年获得全区“经济发展贡献奖”大满贯,跻身镇域经济全国500强156位,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四年高位增长后再创新高,经济总量站上了新的历史台阶。

  走过不舍昼夜的昨天,幸福图景可感可及: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和镇区道路焕新升级通车,一个个社区和农村发力创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农村环境全域秀美村,一个个人居环境示范点、微景点建设点亮了更多的城市“微角落”。

  走过不舍昼夜的昨天,民生答卷温暖人心:云悦里幼儿园托育部按实运营,群众殷切期盼的自动体外除颤仪实现重点公共场所配置全覆盖,众多老年家庭享受适老化改造政策红利,一幅“事事优享”的民生供给新图景正在绘制。

  

  ■撰文 钟鑫媛 姜 苑 钮宇萍 本版图片由余新镇提供

  

  产业发展 创新领航——实力余新蓄势腾飞

  

  鸟瞰渔里大地,智能装备产业园焕新提升,无人机产业园建成启用,人工智能产业园、科创中心提速建设,高铁新城国际研发社区高标准规划建设……

  过去一年,在余新镇,一幅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一批本地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一批新拿地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项目持续发力。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余新镇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持续推动工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聚焦,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3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实际利用外资再创新高。

  智能装备产业园内机械轰鸣声与科创中心键盘敲击声交织成奋进交响曲,无人机产业园“腾空而起”……如今的余新镇,既有“老树绽新绿”的蜕变,更有“新竹破土出”的生机。在传统五金塑料转型升级的浪潮中,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也在余新镇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以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为余新镇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余新已集聚亚特、慕思等为代表的高端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抢占智能制造产业价值链顶端,其中亚特电器更是入围“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围绕百盛光电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余新镇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长安福特、巨食阵、客必多等三产服务业的加速集聚,使余新的服务业结构实现了“从0到1”再到“从1到优”的大发展。

  抓好龙头,护航实体。余新镇以更加精准的服务和更加优厚的政策,助力本地龙头企业如亚特电器、慕思寝具等,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不断突破,不仅在国内市场稳扎稳打,更走向了国际舞台。同时,一批高成长企业如昌达建筑、巨崎电子等,借助新拿地项目的开工建设,成为余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余新镇规上工业总产值在稳健中首次跨越了百亿元大关,这不仅是一个数字的突破,更是余新经济实力的生动注脚。

  拼经济,说到底是拼发展,究本质是拼产业、强项目。在项目建设方面,余新镇全面推动各项工程高歌猛进。从智能装备产业园的扩容提质,到围绕连片式产业园余新数智科创谷,加快推动无人机产业园项目入驻和人工智能产业园、科创中心建设,每一个项目都是余新向未来迈出的坚实步伐。特别是余新数智科创谷的全面出新,作为全区首个连片式小微园,承载着科技创新的梦想,成为余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2024年,余新镇持续推动工业稳进提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余新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

  

  城乡融合 发展惠民——品质余新动能澎湃

  

  行走在余新镇,万亩良田里,稻浪翻滚,农文旅融合的田园诗意扑面而来;曹王民俗文化街上,烟火袅袅,传统与现代交织出独特的渔里风情;美丽乡村中,白墙黛瓦与智慧设施相映成趣,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过去一年,城乡之间的界限在这里悄然消融,余新镇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动镇村一体化发展,实现以镇带村、协调并进,一幅产城共融、宜居宜业的和美画卷正缓缓铺展。

  乡村振兴的乐章在余新镇奏响了最为动人的旋律。在余新,曾经零散、低效的农田,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蝶变,见证着余新镇让土地生“金”的生动实践。5165亩高标准农田的新建与改造,不仅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更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绿康米业的投产标志着全区首个稻米全产业链生产项目的正式启动,让每一粒稻米都蕴含着科技与绿色的双重价值。而潜福蜗牛现代化产业园的奠基,以及华章现代化育秧中心的建成,将余新镇的农业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余新镇不仅注重农业生产的提升,更着眼于农文旅的深度融合。“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庙浜核心区的专业运营,吸引了更多人走进余新,感受这里的田园风光与文化底蕴。目前,这里已建立生态研学、乡村展览、室内外游玩体验等多个功能区,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共富矩阵,真正让美丽经济激发了乡村活力。

  普光美丽乡村精品村验收通过,不仅是对余新镇乡村建设成果的肯定,更是对乡村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普光省级未来乡村建设已通过验收并创成省级未来乡村建设项目绩效优秀等次村,真正将未来乡村的理念融入了现实,让乡村生活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农庄村、金星村等市级农村环境全域秀美村的项目设计,为余新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让余新镇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余新镇的城镇面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镇区道路的提升改造,以及“四好农村路”的延伸,余新镇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不仅方便了居民的出行,更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贤佳苑、新贤恬苑等小区的外立面改造,以及仁和苑、南江苑等小区新增的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全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渔里未来社区一期的顺利交付,将未来生活的理念融入了现实。

  

  幸福升级 民生为本——宜居余新谱写新篇

  

  温情的镜头扫过余新镇,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渔里广场,到夜幕下灯火璀璨的未来社区,到万亩良田间丰收的笑颜,再到云悦里幼儿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过去一年,一组组镜头真实记录了余新镇居民生活的变迁,印证着一项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得民心、合民意,诠释着改革为民、发展惠民的真谛所在。

  在构建“事事优享”的民生供给新图景方面,2024年,余新镇下足了功夫。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等七大领域,用心用情用力把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办好、好事办实、实事办优,让民生温度流淌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里。如在“幼有善育”方面,余新镇建成了“托育一张图”,推动了多家托育机构的运营,为婴幼儿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照护服务。在“学有优教”方面,余新镇不仅推出了家庭教育一体化项目,还建成了多所高质量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社会保障的精准施策,照亮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余新镇继续深化“定制化”就业帮扶,不仅实现了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的高位运行,更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等,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搭建了通往职场的桥梁。此外,余新镇还持续关注低收入群体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实施分层分类帮扶、打造暖心助残服务站等措施,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公共服务的统筹提升,让余新镇的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在“一老一小”服务方面,余新镇不仅完成了多个助餐点和养老驿站的提升改造,还推出了长护险辅具租赁等创新服务,让老年人和儿童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此外,余新镇中心小学合作办学名师工作坊的推出以及余新仁和学校城乡教育融合的成功实践,不仅提升了余新镇的教育品质,更为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成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2024,以梦为马未下鞍;2025,逐梦前行再奋蹄。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余新镇将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嘉兴市域一体化建设和南湖区亚太路科创带建设大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智创和美新城,奋力打造嘉兴市区“南大门”。

  向日月交光处而行,向辽阔山海处奔赴,未来的每一步,余新镇擘画蓝图,走得坚实有力——

  新的一年,余新镇已锚定“十百千”的奋斗目标,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1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站稳100亿元,规上企业力争突破100家,青年人才招引和入乡发展突破1000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余新镇将以“六大行动”为战略引擎,全面驱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实施实体产业“大提振”行动,让产业体系向新蝶变;实施科创赋能“大提速”行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实施城乡融合“大提优”行动,让和美气质深度蔓延;实施公共安全“大提质”行动,让平安稳定触手可及;实施民生品质“大提档”行动,让幸福密码时时镌刻。

2025-03-24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1602.html 1 3 余新镇:逐梦春光,绘就嘉兴市区“南大门”新风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