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冯思家
干净明亮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智能设备高速运转;成品仓库外,一辆辆满载着产品的大货车整装待发;企业实验室中,研发人员神情专注地对电池内防护材料进行新一轮测试……走进浙江荣泰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迎面感受到的是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澎湃的发展势头同样体现在数据上:浙江荣泰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为8.09亿元,相较于2023年三季报的5.83亿元增长了38.85%;归母净利润为1.67亿元,相较于2023年三季报的1.18亿元增长了41.53%。
从凤桥镇的一家村办集体企业成长为主板上市的行业知名企业,浙江荣泰依靠的是持续的技术创新、多年来生产工艺的积累以及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持续的技术创新,永远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说出这句话时,浙江荣泰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梅盛语气坚定。
本版图片由
浙江荣泰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三次创业挺脊梁:从跨界突围到全球领航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往往与企业家的格局密切相关。
1987年,离开了嘉兴绝缘材料厂的曹梅盛,在产假期间敏锐地捕捉到羊毛衫行业的商机,与丈夫葛泰荣毅然投身其中,从原材料采购到款式设计,从生产管理到市场开拓,她亲力亲为,背着样品跑遍全国展销会,用真诚与性价比赢得客户信赖,产品畅销大江南北。近10年的跨界之旅,她不仅积累了“第一桶金”,更锤炼了市场洞察力、成本控制力与团队管理能力。
1994年,带着对绝缘材料行业的深厚情怀,浙江荣泰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专注于浸渍绝缘漆领域。创业初期,曹梅盛坚守“不碰老东家客户”的原则,带领团队开拓民营市场,夜以继日攻克技术难题。通过优化配方、严控生产流程,荣泰科技的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2002年成为浸渍绝缘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2003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家电企业出海潮涌动。曹梅盛抓住国际阻燃绝缘件的需求缺口,在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创立浙江荣泰器材厂。面对资金匮乏、设备简陋、人才稀缺的困境,她带领员工白天调试设备、夜晚钻研技术,硬是生产出第一批云母制品。
“我们最早做的云母产品是基本的平板件,是一种非金属矿物质,很脆、很粉、很细,既没有韧性也没有拉力、延展性,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切入新赛道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如何让云母产品从二维到三维成了企业面临的首道难关。
自2016年起,研发团队开始持续攻坚。在工艺、配方及模具设计中,不断试错,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研发团队气馁。
“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成功积累经验,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找到突破口。”董事长的话像一剂强心针,重新点燃了研发团队成员的斗志。研发团队成员咬紧牙关,日夜奋战,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云母纸的延展性与拉伸性突破,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打开了新的大门。
此后,浙江荣泰以云母安全件为突破口,逐步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2013年与特斯拉的合作成为关键转折。凭借耐高温、防火绝缘等性能优势,浙江荣泰的产品成功解决了电池热失控难题,被业内誉为完成云母行业“登月计划”。如今,其云母材料已覆盖特斯拉全系车型,并成为宝马、奔驰等30余家国际车企的一级供应商。
三次创业,三次跨越。从跨界试水到技术深耕,从本土突围到全球布局,曹梅盛以“敢为人先”的浙商精神,将浙江荣泰锻造成绝缘材料领域的“中国名片”。
创新研发模式:构建技术壁垒锻造核心竞争力
“从办厂开始,我就有一个理念——只做高端的、有要求的产品。普通产品的竞争太激烈了,所以我一直在挑战有难度的产品,只要这块做得好,我们以后不管在市场上、技术上都会领先一大步。”如今,最让曹梅盛欣慰的是,公司已成为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并与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巨头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绝缘材料行业,“卡脖子”技术曾长期制约国产化进程。浙江荣泰却以“持续领先”的姿态,打破技术垄断,其背后是一套独特的创新研发模式。
市场需要什么,浙江荣泰就研发什么。时至今日,浙江荣泰已经建立了敏锐的需求捕捉体系。2013年,特斯拉提出安全防护件需求时,新能源汽车尚未普及,但浙江荣泰研发团队迅速响应,接下了这份艰巨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浙江荣泰团队领略到世界顶级科技企业的创新精神与工作模式。每天早晨6点多,当许多人还在上班路上或梦乡时,浙江荣泰团队早已通过电脑或手机参加客户的远洋视频会议,并根据系统即时提示接收要货信息。哪怕是凌晨三四点,只要有来自大洋彼岸的需求,研发团队都会齐心协力突破技术难关,满足客户需求,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后,双方合作不断深入,从一个简单安全件衍生到电芯模组及自动驾驶电子电控元件,直至全系车型铺开。通过与世界知名厂商的合作,浙江荣泰团队内部也形成快速响应机制,无论何时接到需求,立即投入技术攻关。“与特斯拉的合作,让我们学会了世界级的创新节奏。”曹梅盛说。
为突破技术壁垒,浙江荣泰构建了“产业链协同+交互式研发”的生态。一方面,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从材料特性到应用场景全链条优化;另一方面,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攻克云母耐温性、柔韧性等难题。2021年,浙江荣泰研发的电池热失控防护方案,将自燃延缓时间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成为新能源汽车安全领域的“定海神针”。
创新不能吝啬投入。浙江荣泰每年将营收的5%以上投入研发,建成省级技术中心,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并推行“项目制”激励,激发团队活力。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利百余项,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2023年,浙江荣泰年产240万套新能源汽车安全件项目实现顺利投产,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
除了新能源乘用车,浙江荣泰也瞄准了多个“蓝海市场”。今后,浙江荣泰将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以及产能情况,未来积极布局新能源商用车、储能电池等领域。
从跟随到领跑,浙江荣泰以创新为引擎,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
践行社会责任:绿色转型绘就美好未来
作为南湖区本土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浙江荣泰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基因,以绿色生产回应“双碳”目标,以公益行动反哺社会。
绿色是企业与时代的契约。浙江荣泰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将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5%;湖南荣泰生产基地采用循环水系统,年节水超10万吨。2024年,公司启动“零碳工厂”计划,拟通过光伏发电、碳捕捉等技术,实现制造端碳中和,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而且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瞄准“双碳”目标,浙江荣泰重点布局新能源绝缘材料,研发环保型云母制品,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其产品助力客户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自身亦形成绿色增长极。2023年,浙江荣泰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突破40%,未来3年,企业将聚焦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和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推动高性能、环保型绝缘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助力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在公益领域,浙江荣泰建立了“荣泰爱心基金”和“助学基金”,帮扶企业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众,对特殊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给予适当现金资助,确保贫困职工家庭子女能接受基本义务教育,并参与社区建设、灾后重建等项目。9年来,“荣泰爱心基金”多次“雪中送炭”,为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在危难之中更凸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已发放基金50余万元。
除了安全、环保、公益等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外,浙江荣泰还注重培训支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活动,帮助供应链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员工技能,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
未来,浙江荣泰将继续扎根云母绝缘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攻克云母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难题,拓展在航空航天、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应用版图;深化与全球巨头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品牌国际话语权;传承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企业精神,打造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工厂,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高端制造注入澎湃动力,续写中国民营企业的传奇华章,向着百年辉煌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