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闻心玥
攥着剩下的三张换书券,嘉兴市秀洲实验小学603班的石轩铭像寻宝猎人般穿梭在书丛中。手里拿着的是刚淘到的《三毛流浪记》和《飞机大百科》,眼睛还在摊位上不停搜索,“我还剩25元换书券,还能拿下一本喜欢的书!”
每周二中午,秀洲实验小学都会在阅览室中举办一场“摆书摊儿”活动,由指定年级的同学使用换书券兑换自己想看的图书。中午12点一过,刚放下餐盘的同学们,便急匆匆地来到书市“赶集”。
放眼望去,书摊上的图书按照兑换价格分类摆放,《夏洛的网》与《海底两万里》肩并肩,《昆虫记》和《草房子》手牵手,各式封面的图书像彩虹瀑布般铺陈在阅览室长桌上。
同学们在桌前翻阅着一本本图书,在活动中体验着真人版“大富翁”的乐趣。有的同学因为发现了寻觅已久的科幻小说而兴奋不已,也有的小书虫为争夺最后一本《哈利·波特》正在进行“谈判”。
换书券,是这场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硬通货。“换书券是学生们用自己的闲置书籍等价交换的。”秀洲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王惠粉是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她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每年,孩子们都会购置各个年级的必读书目,高年级的同学阅读后,书籍便会被闲置,而低年级的同学又再次购置,不免有些浪费资源。事实上,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也多有重合,“不如让这些图书‘流动’起来,让闲置的书本发挥出价值。”于是一套图书循环利用的计划便在王惠粉的脑海中生成。
活动一经发布,就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这所拥有41个班级的小学,在活动中收到了9780本图书。为确保流转质量,王惠粉设置了严格的书籍“体检”指标——图书无污损、正版认证、内容正向、适龄等多项标准,并与学校老师们一起,用两周的时间,为同学们筛选出了“健康”的书籍。
在前期的捐书环节中,石轩铭捐出的4本闲置图书,得到了80元换书券,让他有了充足的“以旧换新”资本。
“我还剩下5元的换书券,可以下次再换吗?”“我换了3本书,可以来抽奖吗?”活动现场,几名身着红马甲的小志愿者十分忙碌。他们既负责着活动的收银、抽奖等流程,还需要整理书籍、维持现场秩序,并解答同学在选书中遇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换书过程中的兑换券以及各式标记都由学生设计,活动中的抽奖、幸运书挑战等小环节也出自学生们的小巧思。“孩子们在设计活动、选购书籍、计算价格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去思考、解决,这也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锻炼。”王惠粉表示。
策划校园阅读活动多年,王惠粉清晰地知道,阅读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阅读视作兴趣爱好的孩子,会有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与精神世界,不会经常感到枯燥与无所事事。”
“举办阅读活动,便是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如王惠粉老师所言,希望书摊上每本流转的图书都是一颗会飞的种子,当它们落进孩子心里,就会长出整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