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嘉宁 摄影报道
嘉兴桐乡濮院时尚古镇,59岁的邱立红身着复古长衫,踏上古戏台。一人、一案、一竹板,古今逸闻在缠绵的行腔中娓娓道来。
邱立红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桐乡“三跳”的传承人,他在台上以桐乡方言说唱古典,以敲击毛竹“三跳”板控制表演节奏,还时不时用吴语对古典故事进行解说。台下观众有的托腮倾听,有的举手机录视频,不时有路过的游客被“三跳”的方言吸引,停下脚步,站着欣赏。
邱立红已经在濮院时尚古镇驻场表演了近两年,在景区这个平台,“三跳”从过去的地方小众节目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过去,邱立红表演多在当地乡村、老年活动室和学校,听众也基本为当地人,而在景区,他的听众来自天南地北,他的表演视频还被游客们频繁转发至各种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理解桐乡“三跳”,邱立红在保持用传统的桐乡话进行“三跳”唱诵的同时,在解说和互动时融入了苏州白话,在保留原文韵味的同时,尽可能让更多人能听懂。
近两年,邱立红几乎每天都进行表演,每年演出约2000场,使他感觉有点疲惫。为了保证“三跳”的传承,也为了减轻自己的表演压力,邱立红和景区从员工中选出了徒弟进行培养。邱立红的细心教导和景区众多的演出机会使徒弟们成长很快,他觉得在景区里,桐乡“三跳”走向了全国甚至世界,他也希望借这个平台把这项非遗传承下去。
离古戏台不远的岳家大院,蜡梅盛开,飘香四溢,院内的戏楼是从温州来此驻场演出的胡银翼、周珊珊夫妇以及周珊珊的父亲周友多表演“提线木偶戏”的地方。作为一门古老的非遗技艺,“提线木偶戏”在古镇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周珊珊觉得跟之前奔波各地进行演出不同,现在在景区驻场演出收入稳定,生活规律,“现在可以静下心来研究新节目,设计新木偶角色。”周珊珊表示,在景区驻场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的备演剧目从最初的三四个增加到现在的10多个,木偶数量也同步增加。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也是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后的第一个春节,传统的非遗文化更受关注。濮院时尚古镇在2023年正式开放时便引入一系列非遗项目,这些非遗项目也借此机会寻求创新和更广泛的传播,在“时尚”的舞台上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