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一座新建高铁站的“加减乘除”

  修好“一条路”

  营商成本做减法

  一条铁路,连通的不仅是城与城,更是无数产业链的“神经末梢”。

  通苏嘉甬高铁作为海盐境内的首条铁路,意义深远。

  3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毗邻海堤的海盐秦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只见一辆又一辆罐装车正满载35吨高铁专用水泥驶出院门;生产车间内,大型球磨机正以每小时250吨水泥的产量飞速运转着,熟料、石膏等原材料经过钢珠的不断打磨变成粉末。

  该公司质量管理部经理黄学元带记者走进实验室,倒出一部分样品进行讲解:“高铁专用水泥的比表面积、碱含量、游离氧化钙等指标均小于普通水泥,工艺要求更高。”

  各项指标均小于标准值,这样的“减法”意义何在?

  “这种水泥可有效防止海水中的氯离子渗入,防止低温冻裂,提升铁路项目的耐久性。”黄学元介绍说,公司每天有1000多吨的高铁专用水泥运往通苏嘉甬高铁海盐段的施工现场。

  从2023年11月起,通苏嘉甬高铁海盐段建设所需的水泥就均从该公司采购。

  去年7月9日,被誉为新一代“世界梁王”的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铁路桥首榀80米跨度预制箱梁在海盐浇筑时,用到的也是海盐本地生产的水泥。

  “整个通苏嘉甬高铁海盐段,水泥总用量预计达53万吨,是一个实打实的‘大单’。”黄学元指着不远处的海面说,“现在,海上围堰所需要的水泥,就是我们这里生产的。”

  通苏嘉甬高铁的建设,缩短了海盐秦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与项目方的距离。除了海盐段,公司还为通苏嘉甬高铁项目宁波、苏州、嘉兴等地的其他标段供应水泥,共计将达220万吨。

  一道“减法”题,搭建了一条业务往来的“快速路”。

  “我们之前也为杭甬高速、甬舟铁路、宁波地铁等多个重大项目供应水泥,但为家门口的高铁服务还是第一次。”黄学元自豪地说。

  一条铁路,不仅能带来业务机遇,更让海盐区位优势“上大分”。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海盐县海兴东路的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时,立即被陈列室内摆放的精密刀具所吸引。

  恒锋工具是一家专业研制精密刀具产品、提供工艺技术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精密复杂刀具多年保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前三,很多客商都来自外地。

  “我们企业每天有几十号人在外面跑业务,基本都是自驾,非常辛苦。我们的客商前来,下了高铁还要换乘很久的车才能到,以后海盐有了高铁站,我们无论是员工出差还是客商来访,路程都能大大缩短。”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勤松坦言,高铁的建成开通,将给企业带来众多利好。

  恒锋工具距离未来的高铁海盐站7公里左右,驾车只需10多分钟,比前往嘉兴南站坐高铁的时间将足足缩短半个小时。海盐有了高铁站,将对企业吸引高端人才以及上下游企业,都有很大助力。

  “有了高铁站,海盐整体的城市能级也会提升,我们对于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何勤松期待满满。

  建好“一座城”

  溢出效益做乘法

  以高铁站为核心,海盐县正在规划一座高铁新城。

  3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一张张效果图中“穿越”到海盐县的未来世界。

  高铁站房外围,是通苏嘉甬高铁海盐站站前广场及周边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它包括通苏嘉甬高铁海盐站站前广场及周边配套市政道路(涉铁段)项目、产业配套项目、综合配套项目等,总占地面积约856亩,总投资约30.34亿元。其中,海盐高铁新城涉铁段、站前广场及如意大道(百尺路—楞港路)段计划于6月开工,海盐高铁新城新综合客运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计划于9月开工。

  一道“乘法”题,正以高铁站为乘数加速扩散。

  “早在2019年,我们就会同铁路设计院重点谋划铁路线位、场站区位,随着线位大方向落位,2021年4月,我们正式开展高铁新城城市设计。”站在大屏幕前,海盐县规划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婷将海盐高铁新城的规划娓娓道来。

  海盐高铁新城位于海盐县城南部,紧邻海盐古城,距离老城区约4公里,南侧是秦山街道,西北侧是西部新城,分协调区、核心区、重点片区(站城一体区域)3个层次,设计总范围1605公顷。

  未来,海盐高铁新城将构建四大功能主题板块——东部打造以湿地、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生态休闲湾”;高铁以南打造以科创、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科创新水乡”;西部打造以居住、生活、配套为主要功能的“未来新社区”;核心区围绕高铁站打造以总部经济、商务办公、酒店为主要功能的“低碳都市厅”。

  业态方面,站前1公里的“核心商务区”将布局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星级酒店等业态,沿铁路线的“创新产业带”将吸引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打造“高铁科创走廊”,外围3至5公里的“生活服务圈”将建设高品质住宅、教育医疗设施、社区商业等。

  “高铁新城与古城复兴进行国际招标,吸引了国内外诸多顶尖设计机构参与。”张婷说,“未来,我们着力将高铁新城打造成为‘湾北首站、向海新城’,充分承接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

  海盐的强引力,正如指数般成倍扩散。

  实现“一个梦”

  形成合力做除法

  实现“高铁梦”,对于海盐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激动了,特别希望早日通高铁。”3月19日上午,海盐县武原街道蒋家桥社区66岁的居民周莉娃见到记者时,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在她的印象中,小时候从海盐去杭州、上海都要坐轮船,一坐就是大半天。后来儿子到广州上军校,每次回去都要计算好汽车和高铁之间的时间,特别不方便。

  “以后再也不用羡慕桐乡、海宁的姐妹,我们出行也越来越方便了。”周莉娃欣喜地说。

  事实上,海盐人的“高铁梦”正在多方合力的推动下排除万难,加速照进现实。

  3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中铁七局海盐制梁厂钢筋加工厂,发现附近的大片空地已经有了大型机械工作的痕迹。泥泞的道路上,时不时有渣土车驶过,钢筋丛林的不远处,几辆挖机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就是未来高铁海盐站的所在地。”张婷带着几名工作人员一同来到施工现场,照着设计图比划起来。

  2023年11月,海盐县组建工作专班,由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有关领导形成领导小组,由17个相关部门单位组成小组成员共同谋划、推进,确保城市设计顺利开展。

  “在规划设计时,我们的初衷是建筑要体现海盐地方特色,具有海盐辨识度。”张婷介绍道,正因为如此,城市设计方案才提取了众多鱼鳞海塘、盐田肌理等地域符号,以塑造“清风海韵”建筑风貌,展现“向海而生”的城市精神。

  从蓝图跃入现实,仅仅是海盐实现“高铁梦”的第一步。

  未来,海盐站通过通苏嘉甬高铁直接连通南通、苏州、嘉兴、宁波等城市,还可通过换乘接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交通枢纽,大幅缩短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

  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将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优质资源落地海盐,推动本地产业结构优化。

  破除产城融合的“壁垒”,才能让海盐人的“高铁梦”更加具象化。这一点,海盐县商务局总经济师步江山感同身受。

  “目前,海盐县交投、城投正分别牵头高铁新城不同板块的招商工作,武原街道也全力做好配合,集中力量做好招商支撑。”步江山拿出一张布局图介绍道,根据地块的特点,海盐将重点招引服务业和生产研发类工业项目,核电相关产业也是目标之一。

  根据规划,到2030年,海盐县将建成高铁新城核心区,实现站城一体化开发;到2035年,海盐县将逐步形成以高铁经济为引擎的现代产业带,助推海盐接沪连杭融嘉通苏甬。

  在海盐,“加减乘除”的故事不断在新建高铁站的过程中上演。而通苏嘉甬高铁在嘉兴全域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2025-03-24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1680.html 1 3 一座新建高铁站的“加减乘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