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王 坤 钟鑫媛 图片由南湖区教育体育局提供
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顺利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中考质量保持领先,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96.35%,校园安全实现“四个100%”……
教育改革纵深推进、优质资源加速集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过去一年,南湖教育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教育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2024年,南湖区教育体育局锚定“学在南湖”品牌建设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绘就了一幅教育优质均衡、体教深度融合、服务温暖可感的时代画卷。
优质均衡树标杆,教育质量再攀高
【聚焦】
去年11月,南湖区2024年“学在南湖”主题学术论坛如约而至,南湖教育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
活动期间,专家、学者、校长、教师等各方主体汇聚一堂,共10场学术活动,包含8个学科专场和2个主题专场,共有25节课堂教学展示,其中有7位研训员的下水教研课,21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区内名师的观点报告。
2024年,区教育体育局以“两县创建”为引领,新建中小学2所、公办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3450个,同步完成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南湖创业学校等32所中小学的硬件升级,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去年,区教育体育局以系统性思维构建改革框架,从抓牢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两个维度引领学校开展“六大行动”,发布100个教改项目,形成全域联动效应。各所学校将通过“丰富的课程、灵动的学习、综合的评价”等教改实践,将育时代新人的“课程新蓝图”细化为“课改路径图”,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和全面地成长,实现育时代新人的“育人实景图”。
其中,全域推进的“学导型教学”改革让“学在南湖”主题学术论坛等品牌活动越办越火热,7所学校被确定为嘉兴市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先行试点学校,形成“区域引领、校际协同”的教改生态。“绿色评价”推进行动同样亮点纷呈,南湖区作为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区和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单项试点,建成的小学综合评价技术平台实现“一校一报告”“一生一报告”精准画像,为教育质量监测提供了“南湖样本”。
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在实践中不断开花结果。区教育体育局在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基础上,鼓励学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南湖实验中学的“三美”艺术课程、清华附中的“自强成长”课程,北师大南湖附校的“学练赛”一体化体育课程等创新案例,有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与此同时,教研机制的创新为改革注入持续动能。区教育体育局首创的“深耕式教研”模式,通过项目教研、蹲点教研、循证教研三大路径,累计实施26个区域攻关项目,培育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在2024年“下水教研周”活动中,7名教研员走上讲台示范教学,将“教练员”角色转化为“运动员”实践,这种“沉浸式”教研让教学指导更接“地气”。
创新驱动强生态,特色发展显活力
【聚焦】
去年3月,清华附中嘉兴实验学校与嘉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正式签约组建“教育联盟”,进一步优化全区教育资源,实现南湖区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教育联盟间将遵循“合作、共赢”原则,在教育管理互通、队伍建设联动、教改科研共进、学生成长互动、教育资源共享五大领域深入开展实质性合作。同时,还合力打造名师团队、合力推进教学管理优化、合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联合培养拔尖人才,为南湖区全域推进教共体(集团化)办学提供可供借鉴的样本。
从集团化办学的资源虹吸,到数字化课堂的精准施教;从红船旁的思政实践,到航天梦的雏鹰展翅,南湖区正以系统性创新重塑教育生态,“学在南湖”的品牌内涵愈发丰富。
近年来,南湖区教育体育局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可行路径,通过组建多个教育共同体,推动义务教育向更高水平、更加均衡、更有质量迈进。
特别是去年3月14日,嘉兴南湖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南湖区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不仅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共享,还缩小了校际和城乡发展差异,为南湖区教育均衡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同时,区教育体育局还注重数字化赋能,以“办学集团化、教育数字化、资源均衡化”改革为抓手,推动中心城区二环内26所幼儿园、14所小学、4所初中教育再提质。“校园安全隐患申报系统”的开发上线,也进一步保障了校园安全。
特色化育人是区教育体育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去年,南湖区大力推进特色办学,成功入选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1所,获评国家级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1所,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2所,并获得一系列省级和国家级特色学校荣誉。
依托中心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区教育体育局大力提升城市创新区学校德育、科技、艺术、劳动、体育水平。如秀州中学初中部充分发挥14位院士校友资源优势,建有校史馆、程开甲院士纪念馆、院士墙,朱经武、龙以明、王自力等多位院士到校讲学,2024年被确定为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嘉兴市实验小学作为省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将科技教育融入整体办学中,并朝着“空间全息化”“课程体系化”“活动品牌化”“团队专业化”的方向迈进,成功获评“浙江省航空航天特色学校”,并以“AI智慧操场”应用场景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南湖区不仅注重科技教育的发展,还通过立项“红船精神进校园”实践项目,用好红色教育和人文社会资源,形成了一系列社会实践课程,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感召力和吸引力。同时,五育并举,持续推动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劳动节、读书节、科技节走深走实,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机会。
民生实事暖人心,服务效能再升级
【聚焦】
今年1月,区教育体育局联合13家机构单位,面向全区幼儿园学生开展滑冰、击剑、乒乓球、篮球、棋类、体适能等13个运动项目,总计开办80节幼儿寒假体育公益培训课程。
各培训机构单位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采用教学互动、技术训练等多元方式,向孩子们传授基础运动技术和运动知识,不仅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也强化其身体素质与团队协作精神。
南湖区始终将民生关切作为教育服务的风向标,在入园入学、健康护航、体育惠民等领域持续发力,以看得见的举措、摸得着的温度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2024年,全区统筹安排11000余名随迁子女入学,公办就读率高达94.5%,通过“长幼随学”机制为多孩家庭提供入学便利,600余名非起始段学生实现平稳转学,51名人才子女享受精准教育服务,用“零门槛”承诺托起新居民家庭的“教育心安”。
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时,区教育体育局聚焦“关键小事”提升服务品质,2024年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中小学2所,新增学位3450个,为7000套课桌椅升级“可躺睡”功能,打造15家示范性“学生满意食堂”,让教育服务从“达标”迈向“优质”。
家住南湖新区(东栅街道)的李女士感慨:“以前总担心二宝不能和哥哥同校,现在政策解决了后顾之忧,孩子还能在教室里舒服午休,这些改变特别暖心。”
去年,区教育体育局还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16个校区24台食堂专业货梯进行加装和修缮,目前24台学校食堂专业货梯已全部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惠及16个校区食堂和近21000名学生,让老师、学生吃得安心、吃得放心,真正把家长的“期盼事”变成了“高兴事”。
当夕阳西下,南湖区30所公办学校46个校区的运动场地陆续亮起灯光,塑胶跑道上跃动着市民健身的身影。自体育场地开放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服务超60万人次。为优化服务体验,南湖区所有开放场地实现“扫码入校+保险覆盖+灯光保障”三位一体,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单日接待量突破200人次,运动场成了联结家校社的“活力纽带”。
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排舞等活动300余场,吸引参与人次突破10万;建成8个百姓健身房、35公里环浙步道,创新推出“国球进公园”项目7个;完成2300名中小学生球类公益培训,冰上项目普及率居全市前列……为了深化体教融合战略,区教育体育局打造出多维立体的全民健身网络,“体育+”模式正成为健康南湖的新名片。
此外,学生身心健康始终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南湖区中小学实现心理辅导室全覆盖,建立“三人行”帮扶机制,对高危学生家访率达100%。南湖实验中学的心理教师团队创新开发“青花瓷”心理课程,更是将艺术疗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创作中释放压力、认识自我,这种“润物无声”的健康教育模式正在全区推广。
过去一年,随着《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以及学校体育场地开放2.0版本升级,更多带着温度的教育实践正在南湖大地生根发芽。
从运动场地夜间亮起的灯光,到课桌上可调节角度的躺睡装置;从随迁子女入学的“一个都不能少”,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全程守护,区教育体育局始终以“不问西东”的坚守贯通民生服务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