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张佳丽 倪云钰 谢雨淼
岁序更迭,气象万千。
在千年古城与现代文明交织的南湖畔,建设街道以奋进之姿绘就时代新篇,在千年古城的肌理中注入澎湃动能,用实干与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璀璨答卷。
这一年,经济引擎轰鸣不息,民生暖流浸润心田,城市蝶变跃然眼前;
这一年,在建设街道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是答卷,步步见蝶变,一幅“产城共荣、景城交融、人城和谐”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筑牢稳中求进的“经济底盘”
过去一年,建设街道在风浪中破浪前行,在变革中勇开新局,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经济答卷:全年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限上批发业增速领跑位居全区前列……这一串串跃动的数字,勾勒出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更彰显了核心城区在时代变局中的使命担当。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建设街道以“稳”的定力夯实发展根基。一年来,街道以全区发展大局为坐标,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对下属企业实施专业化“瘦身整合”,推动国有资产提质增效;深化产业布局优化,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竞赛中稳居街道组前列,3家企业荣登季度突出贡献榜单,为区域经济稳增长注入澎湃动能。
令人振奋的是,街道在软件信息产业领域实现“破冰”——规上软件信息企业从无到有,填补了产业链关键空白。这一突破不仅为数字经济赛道积蓄势能,更成为街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生动注脚。
在筑牢基本盘的同时,建设街道以“进”的姿态竞逐新赛道。在子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内,科大讯飞、分享时代、东方童等一批重点企业的成长性项目相继落地,人工智能、数字文创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府南咖啡一条街初绽芳华,历史底蕴与现代商业在此交融,铺就“以文兴城”的特色路径。
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为发展腾挪空间:历时多年的多彩城项目成功重组,秀州商务中心征收全面清零,沉睡资源被重新唤醒。通过“钉钉子精神”攻坚历史顽疾,为新兴产业布局、城市品质提升拓出崭新天地。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建设街道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制度》,推出“红色代办”服务机制,全年为企业解决难题150余个,协助争取政策奖励资金逾600万元。
既要让大树参天,也要让小草茁壮。
在蠡园·盐谷省级众创空间,互联网培训基地吸引创新创业者扎根;链接农业银行嘉兴分行携手推出亿元专项授信,指导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1.4亿元,让政策红利真正化作企业发展的“及时雨”。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街道已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雨林。
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澎湃创新的热土,正以敢为人先的锐气、久久为功的定力,在时代答卷上写下属于奋斗者的铿锵答案。
绘就城市画卷的“诗与烟火”
城市之美在于自然与人文的共生。
过去一年,这片承载着南宋遗韵与都市活力的热土,以生态塑形、管理提效、品质提升为笔触,书写了城市品质跃升的生动篇章。
在“千年古城·南宋遗韵”子城传统风貌样板区,历史街区与共富风貌游线相映生辉,古老的青石板砖与现代咖啡香气交织,府南街“咖啡一条街”的开街,既保留了市井烟火,又注入了时尚活力。
面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标准、新要求,如何细化和创新管理举措,破解难点堵点、提升管理实效?去年,建设中队以数字化赋能,启用嘉源城市大管家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监管全覆盖,管理无盲区。
去年,随着事权下放工作的不断推进,建设街道因势利导,加强常态化人行道违停行为管理,释放重点区域停车资源,畅通226处停车点、12264个停车位内循环;统筹运用保洁保序两支力量,通过包容审慎监管,深度融合大物业模式,在细节上不断下功夫……
在一套精细化管理组合拳的实施下:在2024年度全省城市建设管理和执法工作会议中,建设街道被列为精细化管理调研点位,且全年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始终位居全区前列,让广大辖区市民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变化。
城市建设的高度,最终要由民生的温度来衡量。去年,建设街道对4个社区30个老旧小区以及8个公建单位污水零直排改造项目快速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成功推进、15年以上老旧电梯落实改造更新,天官坊等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步伐加快,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优化了城市基础设施,更增强了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的幸福指数。
城市建设不仅要落实,更要落细,去年,建设街道将“三微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在居民家门口贴心推动紫阳公寓小区环境微改造、南杨社区汽钢宿舍楼道焕新微改造等10余项“三微”工程,其中神龙桥桥下文化空间、运动家文明实践综合体项目获评区级优秀。
从千年子城的砖瓦到府南街的咖啡香,从背街小巷的焕新到智慧治理的迭代,建设街道用匠心与温情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谛。
书写幸福生活的“温暖注脚”
从去年3月起,“子城大集”作为固定IP逐步构建起中心城市文旅地标。子城光影秀、端阳大集、国庆戏曲盛宴等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子城作为文旅融合新典范的实力与魅力,更有效激活了“夜经济+”的多元化业态,为古城文化核心区的文旅经济注入了勃勃生机。
以文化赋能民生,建设街道深挖“千年子城”历史底蕴,创新打造“子城流霞”城市定向赛,串联狮子汇、鸳湖旅社、沈钧儒纪念馆、金九避难处、朱生豪故居等文化地标,让参赛队员在健步中感受城市文脉。
俗话说:“繁华一条街,带火一座城。”
少年路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发展,拥有众多历史遗迹,经过改造提升,路两边的文化遗迹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宣传。去年,少年路工厂店正式发布,爵派尔、真真老老、新塍大米、莫太太等多家工厂店陆续亮相,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最优质、最划算的嘉兴本地产品。
教育和医疗是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过去一年,南湖区中心医院建设分院项目稳步推进,将建设成为一所集应急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设施于一体的基层医疗机构,该院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入运行,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聚焦家门口优质教育,建设街道有力保障了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范蠡湖校区)、嘉兴市第一幼儿园(勤俭园)等项目的建设步伐。
另外,运动家大厦被列入国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项目,丁家桥百姓健身房通过2024年省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实地验收,构建起“全龄段、全时段”的文体服务网络。
面对老龄化社会课题,建设街道以“绣花功夫”破解养老难题。全年为4000名60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适老化改造申报完成率达158.6%;提供更精细化的助餐服务,新增2处幸福食堂,其中清真食堂开创全区先例,年服务超10万人次;建立“微家庭”“陪医起”等品牌服务,让独居老人晚年生活更有保障……暖心守护,绘就“夕阳红”最美图景。
从医疗教育的基础夯实,到养老服务的温情升级;从特殊群体的精准护航,到文化惠民的创新实践,建设街道用行动诠释了“民生无小事”的深刻内涵。
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民生为笔、以民心为墨,书写着新时代的温暖答卷。
2025展望崭新征程!
今年,建设街道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顺势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全方位、高标准锻造一环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构建产业升级新格局
加大文旅核心区建设。加速古城核心片区开发,重点推进荷花堤、府南街区地块建设,完善5个新建储备项目全周期服务,在以文塑城、以文兴业上见行见效。
引领数字产业双极驱动。依托子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多彩城智创园,打造南北产业招引载体,发挥蠡园·盐谷省级众创空间辐射效应,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构建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产业生态。
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统筹大年堂、工量具厂等项目开发,以市区管理体制调整为契机构建双轨招商模式,以涵养本地存量、强化外部招引的双轨模式,实现街道产业空间重构。
打造民生服务新高地
做优全龄服务保障。建立“主动排查、分类救助、信息公开、动态监测、维护稳定”的管理机制,确保重点对象保障及时到位;重点实施建设街道2025年四大民生实事项目。
加速医疗资源提质。发挥南湖区中心医院建设分院效能,推进“两慢病”一体化诊疗和中医特色服务全覆盖,构建“15分钟优质医疗服务圈”。
助力城市品质升级。实施精细化管理行动,形成可复制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规范标准;以宋韵文化为主线,贯通府南、子城、瓶山至月河的特色文旅路线,形成“夜经济+”的多元化业态。
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筑牢数字治理底座。构建网格基础数据库,实行“人事物”分类标签管理;升级周一社区工作制度,推动数据动态更新与治理效能转化。
构建多元共治体系。优化“睦邻议事”“自管小组”议事平台,充实微网格长队伍;以市级红色物业实训基地为桥梁,探索片区联动网格的治理模式。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深化综合信息指挥室联动效能,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提升应急消防站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