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版:南湖纵横

“五大行动”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强劲增量”

南湖科技吹响新一轮“冲锋号”

  

  ■撰文 何金妹 浦梦媛 图片由南湖区科技局提供

  

  南湖,这片富有创新传统的热土,时下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3月11日,2025年南湖区科技创新工作部署会召开,吹响了新一轮南湖科技创新工作的“冲锋号”。

  会场内外,反响热烈。有关专家、政府部门负责人、业界人士、企业代表聚焦南湖科技事业发展,分享学习推进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经验做法,围绕因地因时因需推进科技创新这一主题建言献策。

  过去一年,南湖区在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助力亚太路科创带和城市创新区“两大主平台”加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全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4.4%以上,连续15年领跑全市,首次荣获全省“科技创新鼎”,市对区考核位列全市第一……

  日月春晖渐,光华万物新。2025年,南湖这座城市又将通过教科人协同创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科创平台质效提升、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科创生态体系优化五大专项行动,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创新型南湖

  向改革要动能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如何结合南湖实际推出针对性、突破性政策,为创新型南湖建设提供动力源泉?南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优势,集聚人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尤为关键。

  2025年,南湖区将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组建区委科技委,构建“教科人”一体推进机制。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教科人”一体改革试点,加西贝拉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科研项目“认定即立项”试点,嘉兴科技城“星耀南湖”领军人才授权自评试点等改革试点工作。

  重点推进“一带三圈多点”场景建设,发挥亚太路科创带牵引串联作用,推进甪里未来健康城、槜李知识湖区、梅花洲科创新城等重点板块建设,建设高等模式动物研究中心、南湖实验室生物医药中试基地,支持科创平台与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平台5个以上。

  特别是要增强关键领域人才供给能力,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双聘”机制,加快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人才实训基地等,促进优势互补。

  推进高水平科技

  让企业发挥“潜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所以企业是创新真正的主力军。最近,南湖区科技局工作人员每天赴企业,摸排研发投入情况,就持续加大创新力度提出意见建议。

  2025年南湖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主要是加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以规上高企化、高企规模化”为目标,依据研发机构类型及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实施初创高企育苗计划、成长高企跃升计划、骨干高企领军计划。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以上,力争纳入省库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各1家。

  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构建“市级研发中心—省级研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梯队培育机制,计划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20家;推行研发项目“两上两下”备案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卫星化学“α-烯烃高端新材料”领域争创省级项目型创新联合体,支持凯实生物、加西贝拉等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申报市级创新联合体专项等。

  推进更高能级合作

  向科创平台“借力”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南湖集聚了一批科研院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南湖交科院……

  新的一年,不少人注意到,对抓高能级创新平台的词语变为了提升质效。当平台建设告一段落,如何将这些创新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成了下一阶段的课题。

  “我们通过科创平台质效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激发各科研院所的内生动力、创造潜力和发展活力。”南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继续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持南湖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清华长三院高等模式动物研究中心建设,打造全球首个以雪貂为主体的大型高等模式动物基因编辑研发中心,推动清华柔电院发展,助力南湖交科院交通运输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建设等。

  重点提升科创平台质效,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引导专项15个以上。加强分类评价结果应用,引导科创平台持续提升赋能产业发展实效,协同南湖高新区优化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定位,提升创新能级。推进跨区域科技合作,积极申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构建常态化项目推荐、人才对接机制,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大力开展国际科技项目合作。

  结合产学研用

  促成果转移转化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必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当下,科技金融以其强大的资金供给与资源整合能力,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中日益凸显关键作用,愈发成为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此次会上,2025年南湖区也特别提到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放到科技成果转化系统谋划,体现了体系化的思维。

  新的一年,南湖区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建立南湖科技成果数据库,入库科技成果不少于250个,新增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不少于5项。开展各类科技业务培训不少于5场,累计培育持证技术经纪人不少于100人。促成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60个,完成技术交易额登记40亿元以上。

  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特别是区技转中心全年实地走访企业不少于100家次,促本地科研院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不少于5个;支持科创基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充分发挥杠杆和引导作用,带动更多民间投资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支持科研平台、成果孵化载体、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合作设立子基金,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建好创新创业“生态圈”

  聚力服务保障

  近年来,南湖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加速“创新回归主城区”,因地制宜在中心城区植入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造科技型企业最佳“栖息地”。

  通过以赛引才、以赛招商,吸引一批海内外优质科创项目扎根南湖;依托院企(银企)合作联盟机制,重点办好科创项目每月路演活动,积极创新路演对接模式,有效推动科研成果在南湖转移转化。

  2025年,南湖区将继续健全“科融保”科创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完善“投贷保”联动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争取更多“投贷保”联动案例落地;推进全域孵化体系建设,围绕打造“青创之城”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南湖青创城建设,提升项目招引力度和全链条供给能力,做好青创城进高校系列活动,举办“青创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年招引青年项目30个,实现城市创新区内孵化平台全覆盖。

  南湖区将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抓好科普阵地建设,柔电院、交科院省级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及“科学咖啡馆”县级试点的改革创新工作,建设好水蜜桃“科技小院”,继续举办全区青少年科技节、小南科学营、“小科星”儿童友好科普活动等品牌科普活动。

2025-03-25 “五大行动”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强劲增量”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1728.html 1 3 南湖科技吹响新一轮“冲锋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