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国资

多网融合 全域联治

秀洲王店打造 城乡环境治理镇域实践样本

  

  ■记者 沈 婷 通讯员 陈雨婷

  

  本报讯 昨天,天高气爽,微风和煦。踏入秀洲区王店镇的梅溪公园,脚下的公园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的绿植错落有致,绿意盈盈,让人顿感身心舒畅。许多居民被这宜人景致吸引,在公园各处徜徉,或在长椅上轻声交谈,或漫步其间欣赏景色,悠然自得地享受着休闲时光。

  在这样宜人的环境背后,离不开王店镇城乡环境治理体系上的创新举措。今年初以来,王店镇与嘉源集团所属嘉源环卫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共识,在镇全域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大管家项目,开启集“水陆保洁、绿化养护、垃圾分类、综合体管理”于一体的四位一体“嘉源·大管家”作业模式。

  该作业模式全面对标34项精细化作业标准,从小处、细处和实处等极小单元出发,进行“五觉式”治理。不仅如此,还新增首批滚扫控尘扫地车、重油污清洗车、护栏清洗车等精细化服务设备23套。对照新标准,“大管家”对镇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体开荒保洁行动,桥下空间、街道、河道等地,纷纷旧貌换新颜,城乡风貌全方位显著提升。

  “大管家”作业模式突出的特点便是责任主体高度单一。“过去,王店镇的城乡治理,要和15家单位打交道,大家各干各的,沟通协调不通畅。现在不一样了,不管碰到什么问题,只需要找一家就行,省事又省力,干活也没有了你我之分,效率一下子就上去了!”嘉源环卫公司嘉东所所长吴剑峰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过去王店镇的城乡治理工作复杂,需要对接保洁服务、园林绿化、垃圾分类等服务主体15家,涉及城建、环卫、环境、综合执法等多个管理条线,常常出现“九龙治水”的零散局面。而如今,“大管家”模式成功打破了这一传统壁垒,突破了多头管理的局限,顺利打通了交互治理的节点。

  正是在“大管家”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下,资源得以进一步统筹整合,协同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据透露,王店镇“大管家”一体化招标总费用比原先分散招标节省1111万元。此外,因减少招投标次数,节约了项目采购的人力、时间、精力等隐形成本;通过“大管家”统筹巡检、作业和路线,优化人、财、物资源配置,一体化项目较原来减员150余人,作业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全国首座镇级“多网融合”环卫综合体项目在王店镇建成投运,构成了“嘉源·大管家”作业的重要一环,更是进一步提升了王店镇的生活垃圾转运能力,改善王店镇生态环境,有力推动了多网融合城乡一体化示范样本的建设进程。

  记者走进王店镇综合体项目现场,只见一辆辆垃圾运输车有序地通过卸料车间,卸下的垃圾经过压缩锤头的强力压缩,进入压缩箱,随后被转运至焚烧厂进行后续处理。该项目占地10962平方米,是一座涵盖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大件及园林垃圾、废旧商品等功能的环卫综合体,能够实现生活垃圾的“全类型”中转与“一站式”处置。

  步入该综合体的智慧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多个作业区域清晰映入眼帘。只见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能轻松实现对环保、压缩、地磅等多种设备的远程精准控制。王店环卫综合体工作人员徐广桥介绍,项目形成了“全领域”“全链条”“数字化”的中转管理体系和中转监管体系,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率,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垃圾转运问题。

  城乡环境治理是城乡融合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嘉源集团与秀洲区深化战略合作,紧扣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项目谋划,助力产城融合现代化建设和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嘉源·大管家”模式运行以来,已在提升城乡生态治理效率、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破解基层治理难点等领域取得较好成效,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新格局。

  

2025-03-25 多网融合 全域联治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1806.html 1 3 秀洲王店打造 城乡环境治理镇域实践样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