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明丽
通讯员 冯 成 吴月琴 姜宪伟 林子涵
中心城区作为城市的心脏地带,要在“建强主城区、提升首位度”重要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内外兼修,高标高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将深入实施建强主城区提速工程,推动“产、城、人、文、创”融合发展。
促进主城中心向创新中心、活力中心、魅力中心跃升,今年区两会期间,“建强主城区”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产业“叠加” 崛起实力主城
中心城区首位度,其底气来源是多维度的,但产业一定是核心支撑。“切实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南湖区要着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区政协委员、浙江荣泰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敏敏说。
郑敏敏介绍,都市型工业科技含量高、知识资本密集、绿色低碳环保,是一种能体现先进资源聚集力、城市功能支撑力和高位发展牵引力的现代复合工业形态。今年两会前,区经济界委员们调研发现,目前在南湖主城区,这一形态的工业占比还较低,产业规划空间、科创资源、配套服务均需提升。
“要瞄准新质生产力赛道,突出科创引领、新质智造、总部集聚、服务支撑,在中心城区打造一支南湖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战略力量。”郑敏敏建议南湖区加速推进都市空间焕新,鼓励中心城区存量工业用地、商业楼宇等转为新型产业用地,开展好系统性招商,用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资源,在中心城区多点布局优质科创项目,还要同步推进产城融合,优化发展生态,随着产业发展,中心城区向心力自然加强。
作为中心城区优势产业,繁荣的商贸经济是南湖区的一张“金名片”。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章建强建议巩固“传统优势”。
“大力提振消费,要在需求端和供应端两端发力,建设消费友好型城区。”章建强认为,建设消费友好型城区要成为南湖区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共识,“软硬件”条件方面,要营造便捷、安全、舒心、友好的消费环境,尽力把消费街区开放出来,把方便留给市民,要实施更优化、更优惠的公共交通和停车管理,方便群众出行。当然,更要丰富消费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打造多层次消费场景,培育更多消费热点,激发市场活力,还要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立起“放心消费在南湖”的招牌。
破旧立新 打造魅力主城
历史悠久的中心城区,在“建强主城区、提升首位度”战略下,必然要解好一道“破立方程式”,围绕如何让中心城区成为承载文脉记忆、便利群众生活、激发创新活力的“多功能体”,代表、委员们也有话说。
区人大代表、在嘉兴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工作的季宏认为,中心城区逐渐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她建议对老城区道路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改造,这不仅是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提升的需要,也是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的需要。
“道路通行压力大,车行道不够宽,存在路基沉降等隐患,临街建筑形象老旧。”季宏对主城区内洪兴路等多条道路进行过调研,她建议尽快制定或实施一些道路的大中修计划,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修缮维护,以道路的新面貌展示老城区的好形象。
受产业转移、城市扩张、房屋老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心城区有较大规模的国有闲置资产,如何处理这些闲置资产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题。区政协委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信息指挥中心指挥长陈洪的建议是“盘活利用”。
“近年来,中心城区有的闲置厂房被改造成为基层医疗用房,有的厂房旧址打造了文化创意空间,但整体利用水平还不高。”针对国有闲置资产利用存在的文化属性挖掘不足、多元效益兼顾不足、配套设施设置不足等问题,陈洪认为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数据支持,建议建立市、区两级会商推进的高效管理机制,建议打造一个中心城区资产可视化数字平台和一整套有关资产的使用标准制度,加速供需匹配。盘活利用过程中,应多元化丰富价值内涵,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增添更多的创意元素,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合适地段建共享停车空间等,增强资产的公共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