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新景

  

  ■本报评论记者 汪 莹

  

  折菊寄哀思,雨落思故人。今天是清明节,又到了踏春折柳、祭祖怀远的时节。日前,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向广大市民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大家有礼祭扫、生态祭扫、安全祭扫,共度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清明节。清明祭扫不仅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思念,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员,对于文明祭扫倡议,嘉兴应当积极响应,用每个人有礼祭扫、生态祭扫、安全祭扫的行动,为城市育文明之风、养清明之气。

  年年清明,岁岁追思。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清明祭扫是延续千年的传统民俗。燃几炷清香,烧一叠纸钱,祭一杯薄酒,是对逝者的缅怀,对过往的铭记,也是对当下的感恩,对生命的珍重。然而,烟火缭绕、纸灰飞扬的传统祭扫方式,会带来环保、火灾等方面的安全隐患,个别地方纸钱、纸汽车、纸别墅等豪华殡葬用品的盛行,更催生了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凡此种种,都与清明时节“气清景明”的意境格格不入。

  清明祭扫寄托着深厚情愫,但也不能忽视文明与安全。令人欣慰的是,文明祭扫的理念已经在嘉兴落地生根。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用鲜花代替纸钱,用音乐代替鞭炮,用“云祭扫”代替舟车劳顿,逐渐让文明祭扫成为嘉兴的清明新景。献一束鲜花,以馨香寄哀思;种一棵绿树,借绿荫表情怀;写一段留言,以文字述心意;登录一次“云端”,让思念跨越时空,让文明薪火相传……告别“烟火祭扫”,摒弃沉疴陋习,不仅让城市更加安全,让环境更加清净,也让清明节以更健康、更现代的方式回归祭祀先人、慎终追远、延续孝道的文化传统,更加彰显文化厚度和文明温度。

  清明是缅怀的时节、新生的起点,更是唤醒内心情感的契机。在这个意义上,领悟节日本身的意涵,远比追求外在形式更为重要。说到底,缅怀祭奠重在于“心”,寄托哀思、继承遗志、表达情愫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祭祀走新,方式文明,才是对先辈、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就像今年的文明祭扫倡议所倡导的——文明追思、有礼祭扫,要树立的是生前孝亲胜于重殓厚葬的观念,提倡对在世老人多尽孝心,而不是在他们过世后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绿色守护、生态祭扫,倡导市民以敬献花篮、撰写祭文、缅怀恩情、网络祭扫等绿色环保的方式祭奠先人,自觉抵制封建迷信行为,不焚烧纸钱,不燃放鞭炮,不污染环境,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平安清明、安全祭扫,引导市民错峰出行、绿色出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防火规定,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倡导有礼祭扫、生态祭扫、安全祭扫,不是要斩断记忆的根系,而是要让传统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土壤里萌发新芽,让清明祭祀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每一份思念都更加温暖而庄重。

  倡导文明新风,非一日之功;实现美好愿景,需你我合力共为。今天,让我们积极响应文明祭扫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少烧一刀纸,多奉一束花;少燃一炷香,多种一棵树;争做文明祭扫的示范者、革除陋习的先行者、移风易俗的推进者,让有礼祭扫、生态祭扫、安全祭扫成为嘉禾大地上的清明新景,成为对“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生动诠释。

2025-04-04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3074.html 1 3 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