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烟雨楼

春日胥山

※闲情

  

  ■山里人

  

  初知胥山,也只是听说而已。而近期常常想着上胥山看看,若要问我哪来这个兴致,答:蒙《嘉兴日报》和“读嘉”所赐。据消息称,去年暮秋,“90后”王蒙到过嘉兴,还特地上胥山看了“大坑”,并在村文化礼堂举办讲座。早知道,王蒙的处女作《青春万岁》有意思得很。心想,他能来讲学的地方,势必人文蔚然,对一个刚练笔的新人来说,到实地感受,定然受益匪浅。

  春分后的一个周六,天气晴好。我上午扫墓,下午上了胥山。

  出市区一路向东,过雀墓大桥、十八里桥,车窗外,掠过各种各样的乔木、灌木,它们尽在吐芽、生花——石楠嫩梢鲜红,樱花烂漫缤纷……缓缓开了不到半小时,在广益路上,远远就望见村口的石头牌坊——胥山门楼。

  门楼不远处,就是我向往也能听上一课的礼堂,只是今天没有什么课好蹭。接着,便沿曲径往前走,但见碧水环抱和草木掩映中,造型别致、高低各异、大小不一的白墙黑瓦错落其间,走近了看,除了民宿、咖啡屋之外,还有胥山草堂、松涛阁、黄亚洲影视文学园等,都在其中且对外开放。

  过山浜小桥,一股杨柳风自山浜河拂面而来,像儿时记忆里母亲的手抚过脸庞,亲和而舒适。曼曼的春柳,鹅黄嫩绿,如烟袅袅。河水盈盈,人造喷泉掀得碧水荡漾,几片红的老樟叶就势向岸边漂来。

  上堤便见山塘浜——伍子塘一脉,春水初生,河道的水位还不很高,多了点浑度,说浑吧,又是清清的。想来,这山塘浜之名应和胥山、伍子塘有关联吧。时移世易,个体生命如此短暂,而塘河却亘古流长。

  从浜上折回来,经曲桥,立于“山浜界”碑前,只见这里森木林立,杂草丛生,水墨青黛,像是印象中的春山初盛。山娃子出身的我,似觉自己已经站在了胥山脚下,望着远近十来棵参天的新绿水杉突发奇想,如若它们能摇身一变长成松树,松涛阵阵,岂不是还原了旧时的“胥山松涛”?

  在“胥山遗址”,斜坡上长着不少地葱,坡的一侧,竖有两个宣传栏,左边是一幅“嘉禾古胥山图”(仿制品),右边的一张看不太懂,但写有“嘉禾八景”的字样。宣传介绍中的胥山——胥山,一名张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高一十五丈,周围二里……分为东西两峰……1969年11月13日一声炮响……就剩下一个长200米、宽60米、深达5至10米的水潭,云云。遥想当年,伍子胥殚精竭虑,一心想着“南服越人”,在此磨剑练兵,凿河挖塘。偏又人事有代谢,往来却都成了故事。

  走近水潭,看上去有点儿像山塘,这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兼之杂树茅草,感觉挺自然。深水处打有木桩圈,余下的还没有“巧夺天工”,如国画里的留白,青苔正当醒来,水草也刚发绿,且很长时间,没有一丝杂音,唯有哇呱哇呱的声响,唯有水鸟的清脆叫鸣,掰着指头都数不过来的鸟儿,踩水洼如履平地,是什么水鸟?光凭肉眼看不太准,如从个头和毛色来判别,则明显不像是鸬鹚、黑水鸡,倒是绿头鸭、鸳鸯的可能性很大。

  远远地看,静静地听,差点忘了归期。

  人生快意事,何须赴大川,只要流连人文山水间,融于自然,就心凝形释矣。

  

2025-04-15 ※闲情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4250.html 1 3 春日胥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