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综合

文化特派员在行动 “特派课堂”全面升温

以“小而美”文化切口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 李 玲

  通讯员 姜丹青 何 婧

  

  本报讯 “各位乡亲,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石头的故事……”4月10日下午,嘉兴市文化特派员黄辉走进南湖区大桥镇焦山门村文化礼堂,一场别开生面的“特派课堂·嘉兴民俗故事会”拉开帷幕。这场“石文化”盛宴不仅让村民听得入神,更成为南湖区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先民将石头打磨成工具,石斧劈开混沌,石箭守护家园……”黄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石文化的历史脉络娓娓道来。从远古石器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到玉石文化中“和氏璧”的传奇故事,村民跟随他的讲述跨越千年,感受石文化的深邃魅力。“和氏璧后来到底去了哪儿?”“玉石怎么分辨真假?”在互动环节中,村民争相提问,黄辉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故事会结束后,黄辉带领村民走进村内新落成的研学小屋,参观“黄辉藏·奇石展”。展览自3月20日开展以来,已吸引300余名参观者,既有奇石收藏爱好者,也有周边村民“组团打卡”。展台上,具有诱人纹理的“巧克力”戈壁石,以假乱真的“猪肉炖粉条”肉形石,流光溢彩的“鸿运当头”琉璃石……各类奇石令人叹为观止。

  “石头不说话,但故事能让它‘活’起来。”黄辉随手拿起一块外表“朴素”的石头,翻过来的剖面竟露出晶莹剔透的宝石质地,村民恍然大悟:“原来和氏璧被当成普通石头,真不怪古人看走眼!”

  通过故事会、读书会、展览等丰富形式,黄辉将文化知识转化为村民看得懂、记得住的乡土记忆,让文化“种子”扎根乡土。

  黄辉的“特派课堂”仅是南湖区文化特派员行动的冰山一角。今年3月以来,南湖“特派课堂”全面升温:在凤桥镇联丰村,嘉兴市文化特派员金文凯的“乡村草坪音乐课”让村民零基础玩转乐器,田间地头响起欢快旋律;余新镇普光村的“普光小木匠·木艺魔法课”上,嘉兴市文化特派员汪抑凡教村民制作“会劈叉的木头人”,传统榫卯技艺变身创意手工;在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湘南社区,南湖区文化特派员金涛的“成人汉舞课”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水袖翩跹间再现古典美学……

  自南湖区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27名文化特派员以“量身定制”的项目激活乡村美学基因。截至目前,文化特派员们已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30余场,举办文艺演出、惠民活动530余场。他们不仅“送文化”,更通过组建80余支基层文艺团队、孵化文创产品、规划文旅路线等方式“种文化”,助力派驻地增收超350万元,通过文旅融合等创新实践,乡村文化空间焕然一新,农文旅产业蓄势待发。

  “文化特派员要做的是点燃乡村的文化火种,以‘小而美’的文化切口赋能乡村振兴,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碰撞出火花。”南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湖区将持续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建设,打通优质文化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让文化不仅浸润民心,更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澎湃引擎。

2025-04-15 文化特派员在行动 “特派课堂”全面升温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4272.html 1 3 以“小而美”文化切口赋能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