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越来越多小微企业“信用白户”获得了信贷支持——

大数据为企业信用“画像” 破解融资难

  

  ■记者 吕 同 通讯员 李星光

  

  本报讯 “去年这时候,我们还在为发不出工资发愁,多亏了这笔65万元的贷款,让企业活了过来。”嘉兴市钧虎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手里攥着一张订单单据,站在流水线旁激动地说。

  4月11日,在位于桐乡市濮院镇濮院大道的钧虎服饰生产车间里,缝纫机的嗡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赶制订单。

  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小微服装企业,在过去曾因缺乏传统抵押物和信用记录,被银行风控系统“拒之门外”。

  “我们接的都是短期订单,资金周转压力大,但银行一看我们是‘信用白户’,连材料都不收。”企业负责人回忆起当时的困境,满是感慨。

  “信用白户”因企业成立时间短、缺乏银行借贷记录或信用数据,在传统风控模型中被视为“隐形人”,因此难以通过贷款审核。

  转机出现在今年初。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出后,招商银行敏锐地意识到资金流信用信息作为中小微企业的一份信用档案,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小微企业“信用白户”这一问题。在获得企业的授权后,银行根据公司近一年的资金流水情况精准绘制出“信用画像”,仅用一天便能完成贷款发放。

  与传统贷款模式相比,这一速度堪称“光速”——过去企业需线下提交财务报表等材料,银行审核流程长达2个月,如今企业只需在线授权,银行即可实时获取其经营流水等信息,主动筛选后快速放款。

  招商银行嘉兴分行桐乡支行行长刘滢在现场演示平台操作时介绍:“钧虎服饰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平台显示其近半年资金流水稳定增长,工资社保稳定发放,这说明企业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我们敢贷,也能快贷。”

  在嘉兴,这并不是个例。自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人民银行嘉兴市分行通过专题培训、分层施策、案例推广等举措,为辖内机构搭建起经验共享、案例互鉴的交流平台,持续推进资金流平台的应用落地。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嘉兴辖内金融机构累计查询企业信用信息超4500次,为1000多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4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90.6%。

  “平台推广初期,不少机构担心数据安全和操作复杂度。”人民银行嘉兴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痛点,该行采用“线上+线下”双轨调研机制,通过电话访谈和专题推进会,梳理出“强化培训、深化宣传、精准对接”的三维推进方案。同时,编发《平台推广应用通报》,助力更多金融机构实现“从0到1”的突破,推动嘉兴银行等机构接入系统。

  据悉,人民银行嘉兴市分行下一步将重点打造“案例引领”“机构扩容”“产品创新”三大工程,计划定期发布《平台推广应用通报》,加快第二批金融机构接入,并引导开发“信用信息+”特色产品体系。

2025-04-15 越来越多小微企业“信用白户”获得了信贷支持——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4302.html 1 3 大数据为企业信用“画像” 破解融资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