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综合

强村富民有“粮”方

余新镇乡村振兴路上“米飘香”

  

  ■撰稿 钮宇萍 钟鑫媛

  摄影 俞中岳

  

  秋收冬藏,稻丰米香。

  时下,正值新米加工和销售旺季。在南湖区余新镇的浙江绿康米业有限公司现代化加工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新米的醇香味,各种设备马力全开,机器轰鸣声不断。

  金黄的稻谷经过脱壳、筛选、精米加工等全自动数智设备“一气呵成”,变成了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并进行灌装、封袋。一袋袋优质的“嘉兴大米”将从这里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

  数智“支撑”

  打通稻米全产业链生产

  今年年初,绿康米业正式投产的优质生态米生产项目,总投资1.1亿元,新建标准厂房21768平方米,是南湖区首个稻米全产业链生产项目,也是南湖区规模最大、生产设备最先进的优质生态米加工厂,打通了从种子到稻谷再到大米整个大米数字化生产的产业链。

  该项目通过购置国内行业先进的智能一体化加工设备,从原粮进仓到大米包装加工设备一键启动,全程数字化控制,着力建设全程数字化控制无人无尘未来工厂,达成年产84000吨优质生态米的生产能力。项目也是绿康农业打通“一颗种子到一粒米”稻米全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实现在终端市场打造嘉兴人的米业品牌,推动嘉兴本土稻米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稻”路。

  这个新米上新、晚稻收割的金秋十月,正是绿康米业最忙碌的季节。

  “烘干后的晚稻,经过称重,去石、去壳,大小分级,精筛,色选,抛光,分装打包等20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大米出售。”绿康米业总经理应超介绍道,“在晚稻收割的农忙季节,整个米厂如果全负荷运转,每天能加工200吨稻谷。”

  近年来,绿康米业积极响应“向科技要粮”的号召,开启了粮食生产机械化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仅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了稻米全产业链生产,绿康米业还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将最新科研成果运用到粮食种植,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如今,凭借自身的高品质,绿康米业的“嘉兴大米”不断走上全国各地市民的餐桌。绿康米业也在坚持做好延长产业链文章,将探索打通“种、产、加、销、旅”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通过延伸稻米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共同发展。

  一个“中心”

  实现农事服务“一站式”

  一边建设新项目,一边探索新模式——与周边种植户签订合作协议,统一免费发放种子、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提供绿色标准化生产服务、统一高价回收,最终实现“种产加销”一体化。

  绿康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从2015年开始提供各类农事服务,服务内容涵盖了全程机械化服务、农资服务、技术服务、农产品购销服务等。“马上就是收割旺季了,得把所有的机器再检查一遍,等到晚稻收割的时候可以‘马力全开’。”近日,应超正忙着指导公司技术人员做好收割设备设施的最后检查工作。

  据了解,绿康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目前共有各类农机设备100余台,日作业能力达到3000亩,社会化服务面积可以达到6万余亩。“我们的农机设备不光是满足自己公司的耕种需求,也会为周边的种粮大户、小农户提供各类服务。”应超说,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农事服务中心的设备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周边的大小农户节约农机采购成本,一举两得。

  余新镇种粮大户何荣根便是受益者之一。近年来,他在绿康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的指导帮助下,让自己的承包地也享受到了数智化服务。

  “绿康农事服务中心就在我们承包地附近,每年不仅可以指导我们进行无人机播种、除草等工作,而且到了收割季节,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设备进行收割,既方便又节约成本。”何荣根感慨道。

2024-10-22 强村富民有“粮”方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24070.html 1 3 余新镇乡村振兴路上“米飘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