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辉
周末早上,手机传来微信铃声。打开一看,是小女儿在家人群里发了个消息:“今天天气不错,计划去鱼塘钓鱼,有一起的吗?”我秒回:“好的。”“我能去吗?”老伴童心如初,调皮地问了一句。
一会儿,小女儿在群里开玩笑问老伴:“买单你怕吗?钓多了有点贵的。”老伴回了个笑脸。小女儿不解,追着问:“你是去还是不去?”“去的呀!”
小女婿开着车,和小女儿一起来接我们。汽车在市区的马路上东弯西转,半个小时左右,来到了一个乡村鱼塘。
鱼塘像一个巨大的“凸”字,呈东西方向,西边宽东边窄,一座便桥连接鱼塘南北。此时,偏北风有点大,西边的河面被吹起层层波浪。老伴高度近视,对小女婿说:“这里的风太大,鱼漂在水浪里起伏,我看不清鱼是否吃食。”
“那我们到里面去。”小女婿说。走过便桥,来到河的东北边,这里有围墙挡着,风小了很多,河面平静如镜。小女婿替我们在河边找了钓点,打了窝,并在鱼钩上挂上蚯蚓。这时,大女婿也来了。
5分钟后,坐在我右边的老伴突然起身,我一看,他的钓竿瞬间弯成一个半圆,鱼线在河面上或东或西。几秒钟后,老伴手中的钓竿恢复了笔直的原样。他惊呼:“我的鱼钩没了。”小女婿大概熟知河里鱼情,肯定地说:“这是一条大青鱼。”又过了约5分钟,老伴高兴地大喊:“我钓到鱼了!”并叫我过去,让我提着钓竿,给我拍照。一条150克左右的鲫鱼露出水面,像一艘帆船在水里游弋,划出一道道水浪。
小女儿有点眼馋,从小女婿手中抢过钓竿垂钓,并一再叮嘱他,不准在她钓鱼时教她。说话当中,小女婿叫她快点起竿,果然是鱼上钩了。钓竿弯成了一个弓,结果也是钩断鱼跑。小女儿并不遗憾,只是反反复复地问小女婿,你刚才是怎么发现鱼上钩的?
我的钓位一直没有鱼吃食的迹象,就找了一个有水草的位置下钓。没一会儿,我发现鱼漂慢慢往水下钻,我一起竿,感觉手中一沉,钓竿也弯成了弓,一条白花花的大鱼在水面上左冲右突,发出“泼剌剌”的声音。我兴奋得大呼小叫起来,小女儿赶紧跑过来给我拍录像,我不再是摆拍,而是实实在在地钓到了一条1000克的鳊鱼。
大女婿这边连续断钩。只见他一会往河边走几步,一会往后退几步,与河中一条看不见的鱼较量了数分钟,终于将一条约10公斤的大青鱼拉出水面。在小女婿的帮助下,大青鱼也被装进了网兜。接着,小女婿也不负众望,钓到了一条大鳊鱼。
只有小女儿没钓到鱼了。小女儿钓鱼,就像我们小时候读的课文《小猫钓鱼》中的小猫,她一会给我们拿点零食,一会给我们买矿泉水,一会跑到我这里看看,一会又跑到小女婿那里刷手机,将我们钓鱼的照片和视频发到家人群和亲戚群。惹得小狗“大卫”也跟着她兴奋地东跑西转。
后来,小女儿拿着钓竿离开了原来的钓位,来到了便桥边下钓。没想到,一会就传来了她兴奋的喊叫声,同样钓上了一条大鳊鱼。小女儿得意了。她说,原来鱼吃食,先是一粒漂往水下钻,接着又是两粒往水下钻,这时起竿就行了。她看到老伴在不停地动钓竿,就批评他:“你这样不停地动钓竿,鱼不是吓跑了啊?”老伴说小女儿的运气好,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却马上遭到小女儿的反对:“我凭实力钓到了鱼,你怎么能说是运气好呢?”老伴和小女婿几乎异口同声:“对对对,是你钓鱼技术好!”付款时,小女儿抢着买了单。
我留下两条鲫鱼,准备一条煮汤,一条红烧,其他的鱼,我们专程上门送给了年迈的哥哥和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