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融媒

司马南偷税被罚 警钟为谁而鸣

  

  ■陈广江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了司马南偷税案件处理情况。经查,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此外,司马南实控企业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通过虚列成本费用,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税务稽查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已全部入库。

  在公众视野中消失已久的网络大V司马南,以令人大跌眼镜的方式重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税务稽查部门公布的案情,彻底撕开了这名拥有数千万粉丝的网络大V精心打造的人设。隐匿收入、虚假申报、虚列成本,这些曾经被司马南激烈批判的违法手段,如今却成为其个人及关联企业偷逃税款的常规操作。这种“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双重标准,不仅是对其个人信誉的毁灭性打击,更是对社会信任的严重透支。

  作为网络大V,司马南比普通纳税人更清楚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意义,也理应知晓自身行为对社会风气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利益面前,这些公共责任都被他抛诸脑后。在公共议题上扮演正义化身,在私人领域却肆意突破法律边界,可以说,司马南将“两面人”的形象演绎到了极致。

  司马南的违法行为还形成了巨大的价值悖谬:一个时常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的公众人物,自身却连最基本的守法底线都难以坚守。这种言行分裂产生的负面效应,远超普通偷税案件。

  名人偷税是对社会公平的严重伤害。从范冰冰到郑爽,从薇娅到司马南,这些典型案例持续释放出清晰信号:无论粉丝有多少、影响力有多大,在税法面前都没有特权空间,一旦触碰法律红线,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司马南案是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的,这标志着税收监管正在从被动接案转向主动出击。智能税务系统的“算法之眼”,构建起了全天候的监控网络,任何试图违法的大V或小V都将无处遁形。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大V们更应懂得:影响力越大,责任就越重,不珍惜自身“羽毛”,早晚会滑向不可救药的深渊。司马南案犹如一面“照妖镜”,既照出流量经济下某些网络大V的道德迷失,也折射出某些所谓“社会精英”对法律的傲慢与蔑视。

  司马南偷税被罚,警钟不仅为那些装睡的网络大V而鸣,也为那些盲信盲从的粉丝而鸣!

  

2025-03-25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41822.html 1 3 司马南偷税被罚 警钟为谁而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