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记者 汪 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释放出改进作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强烈信号。我们要深刻认识这次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把铁的规矩转化为行动自觉,高标准开展好学习教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干争先的工作作风,更好地肩负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优良作风是最大的生产力,是赢得民心、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10多年前,当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与“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现实挑战同时摆在面前,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成为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10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从严厉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节日中的腐败”,到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能根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成为群众的心声。事实证明,中央八项规定既是党的作风建设金名片、全面从严治党先手棋,也是改变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关键之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决胜“十四五”、阔步新征程,任务艰巨、挑战不少。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在决胜“十四五”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于嘉兴而言,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个核心任务,“六干争先”抓落实、决战决胜“十四五”,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多挑担子、多作贡献,迫切需要激扬实干担当的新风正气,让好作风成为更加强大的战斗力、推动力、凝聚力。
作风建设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日前中办印发的《通知》强调,要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革命红船起航地入心见行、落地生根,每一名红船旁的党员干部都要牢牢把握“学、查、改”三个关键环节,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具体而言,要在深学细研中铸牢忠诚之魂,切实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接受思想教育、增强行动自觉的过程;要在严查实改中涵养清正之风,结合工作实际梳理问题,精准整改落实;要在开门教育中践行为民之心,将开会发文的时间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时效,把迎来送往的精力转化为迎难而上的攻坚力。只有在学中知敬畏、在查中找差距、在改中见真章,才能使中央八项规定化风成俗、成为习惯,凝聚起“六干争先”的奋进之力,把作风建设的效果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体现在为民服务上、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徙木立信,取信于民;激浊扬清,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让我们以这次学习教育为契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让忠诚干、务实干、担当干、创新干、团结干、廉洁干的新风正气持续充盈嘉禾大地,以嘉兴加快建成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奋发有为贡献于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奋进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