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曝书亭

图像里的摩登故事

《摩登图释》

  

  陈建华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讲十二个词的故事。除“时髦”“时尚”“摩登”之外,也包括“西方美人”“丝厂女工”“髦儿戏”“电车”“游泳”“杨贵妃”“富春老六”等。书中收录近 300幅图像,来自当时各种媒介,是图像证史的一种尝试。

  “好玩”!一位朋友看了书稿说。好似说不枯燥,有趣,于是我欣欣然。“好玩”有时也表示做学问达到游戏潇洒的境界,这我不敢说,但希望不枯燥,有趣,或能多几个读者。

  确乎做这本书出于兴趣。在我的关于周瘦鹃和张爱玲的书里有许多图片,这次不一样,以词语为主题,图像也是主体。这看似一种文明返祖现象,就像中国文字,先是象形的,后来变成笔画符号。没有自我神化的意思,只是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住在虹口,我哥哥住在我大姨妈家,他来看我的时候带了几本看图说话的书,成了我最初的启蒙读物。我开始咿咿呀呀地读,像唱山歌一样快活。

  ……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早期的《传奇》和晚期的《小团圆》,都有“时髦”。鲁迅、郭沫若也都用,“时髦”也认人。另一个神奇的词是“摩登”,原是佛经故事,因为尚小云的《摩登迦女》而触发了蝴蝶效应,比“时髦”更具文化异杂性,经由古代印度和现代日本,与英文modern谐音,产生共情,遂由“现代性”推动而一发不可收。这两个词在魔都的风景线上联袂舞蹈,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时尚景观。我们一向习惯于“时代”或“现代”等词,在晚清从日本输入而深植于意识中。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纵论“时代思潮”,施蛰存创办《现代》杂志,茅盾在《蚀》三部曲中描写“时代女性”等,在思想史、文学史上皆不止可圈可点。

  的确,在使用频率上“时髦”“摩登”远不能和“时代”“现代”相比,却游离于宏大叙事、政经论坛和学院象牙塔之外,带着本土语言的活力,模糊了雅俗和新旧的界限,不断延展都市大众和媒介的嘉年华狂欢的飞地,不啻为商品和消费的乌托邦,充满感性、物性、身性和对美好生活的欲望和愿景。

  语言充满谜团。为什么把某种颜色叫“绿”而不叫“黄”?照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说法那是随机而专断的。还有“时尚”这个词,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说:“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照这个解释若把fashion译成“时尚”可谓天衣无缝,然而在民国时期这“时尚”大约因为缺少点色香味,极少流通,直到上世纪末全球化大潮中方与fashion配对而畅通无阻。

  上世纪末西方学界发生“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学者试以图像资料建构新的历史叙事,美术与电影研究领域首当其冲。

  (节选)

2024-09-10 《摩登图释》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19741.html 1 3 图像里的摩登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