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曝书亭

在《人间信》中重寻自我

  

  ■徐惠庆

  

  “我”,那颗久久无处安放的心,在母亲答应帮“我”带新生儿子的那一刻,终于得以着陆。

  我,那颗被小说深深揪扯的心,在得知奶奶还活着,并与亲人团聚的那一刻,终于得以松弛。

  这一老一少,用鲜活的生命,拯救了“我”和我,让我们明白,曾经的苦难,曾经的伤痛,需要鼓足勇气,去揭开表面那层痂,让藏在底部的脓血流出来,流淌干净,再轻轻敷上爱、宽容、释怀,伤口才能真正愈合。

  这是小说《人间信》给予我的启迪。

  这本书是麦家老师的新作,讲述了“我”家四代人、半个世纪爱恨循环往复的故事。小说展示了人生的苦乐、悲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真实。

  我第一遍读《人间信》,只沉浸于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里,并不理解“人间信”是何意。第二遍读,我乐此不疲地抄录书中的段落。

  这部作品,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人物与细节。“我”与父亲是整部小说的主线,作家在他们身上,不遗余力、倾尽心血表达内心情感,生动细腻、深入骨髓又痛彻心扉。但请你在阅读时,千万别忽视对奶奶、母亲、小妹这些女性人物的关注。女性的坚强、坚韧、坚毅,让小说在表达残酷、痛苦、压抑的同时,传递出温暖、柔软、坚定的力量。

  每读到一个个触动心灵的节点,我会闭上眼睛,沉浸其中,那种感觉,也许只有阅读者本人,才会得到最切肤、最精准的体会。

  小说中的金言妙语,是麦家独有的,诚实中带着土气。

  比如,奶奶说:“你爹总算跟日本佬撇清关系,我心里怀着一窝喜鹊呢。”奶奶又说:“金子到他手里也会变成冰,疡成一摊水流完。”这些语言,真正是从大自然里、泥土里获取的。

  小说中遍布着括号。括号里的文字,不写也看得懂,但这些仿佛多此一举的补充,解释得那么口语化。书中关于山村、乡情、乡俗的描写,读来格外亲切,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我曾经在央视《朗读者》栏目里,听到了麦家与已故父亲爱恨交织的故事,也听到了他对于亲子关系的肺腑之言。《人间信》里的父亲,改变了“我”的命运、人生,让“我”伤痕累累,又无处疗伤。在现实生活中,童年的一些创伤经历,也会给成长带来阴影与伤害。那些创伤像个毒瘤,如果不祛除,也许它将伴随、折磨我们一辈子。这一次,麦家老师勇敢地拿起笔,与命运奋力过招。

  只有原谅,和解,释怀,前行之路才走得顺畅。愿我们都能在《人间信》中重寻自我。

2024-09-10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19745.html 1 3 在《人间信》中重寻自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