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评论·融媒

双11来了,直播带货不能带“祸”

  记者 潘琳娟

  

  随着天猫开启第一波预售,被称为“史上最长”的双11大促销近日正式擂响了战鼓,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晒出优惠措施和特色玩法,全力以赴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点燃消费激情。

  而与购物狂欢节热闹开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来部分头部网红主播却频频陷入“塌房”风波:“东北雨姐”售卖的红薯粉条与其直播宣传的不相符,销售方和生产商均受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并被央视曝光;“小杨哥”售卖的月饼涉嫌误导消费者,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

  一起起网红主播的直播带货争议事件,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破坏了市场环境、触碰了法律底线,还把带货“翻车”话题屡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公众对直播带货的批判质疑,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网购投诉举报1261.1万件,对新兴电商的投诉举报增幅明显高于传统电商平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信任营销为核心卖点的直播带货,为何遭遇信任危机?在销售环节,部分主播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长远眼光,为了一时博流量、冲销量,以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进行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导致货不对板。在生产环节,厂家为了压缩成本、扩大产量、增加利润,采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暗箱操作,把主播和消费者都蒙在鼓里。在监管环节,尽管法律法规和审核机制已作出相应要求,但仍存在触达范围不够广、违规成本相对低、执行力度待提高等问题,使得打擦边球、钻漏洞等现象屡禁不止。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直播带货是势头强劲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前景广阔,不应让带“祸”事件影响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

  主播作为消费体验的创造者,不仅要提高专业能力,更须加强自律意识。面对供应商,要用负责任的态度做好每一次品控;面对消费者,用真诚的沟通卖好每一款产品,珍惜来之不易的信誉,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电商平台要扛起主体责任,以实打实的行动多刷“存在感”、杜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要利用智能手段,加强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源头治理,努力抓在早、抓在小,营造更有序的平台氛围。监管部门则应聚焦直播带货全环节、全链条,健全责任体系、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推动形成更健康的行业生态。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直播带货已然成为彰显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期待直播带货行业能够在规范发展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内容、高水平的服务和体验,更好地引领市场需求、满足消费需求,为促消费、惠民生、稳增长作出更多贡献。

2024-10-22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24123.html 1 3 双11来了,直播带货不能带“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