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曹琼
胸闷、气急……你一定不陌生,但你不知道的是,它可能是“披着羊皮的狼”。近日,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就为一位原本以为只是普通哮喘的患者,揭开了肺栓塞这一“隐形杀手”的真面目。
警惕“隐形杀手”
56岁的林女士(化名)因连续3个月的胸闷、气急症状到嘉兴一院呼吸内科就诊,由于其母亲有哮喘病史,所以她一直有这方面的担心,尤其是在闻到烟味时,症状明显加重,这一表现更加剧了她的疑虑。
接诊的呼吸内科张明主任医师根据林女士描述,首先进行了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这是一种用于评估气道炎症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正常值在25ppb以下,超过50ppb表示气道明确有过敏性炎症,如哮喘等。”张明解释说。林女士的检测数值为49ppb,然而,张明注意到她的D-二聚体水平较高,这是提示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一个指标。出于对林女士整体状况的考虑,张明决定进一步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结果显示98%(正常值>95%),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直接担忧。
但张明的警觉并未因此放松,鉴于D-二聚体的异常升高,他建议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果然,林女士的双下肢均存在多处静脉血栓,且数量较多,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林女士被紧急送往急诊科,并立即进行了肺动脉CTA(CT血管造影)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肺栓塞——一种由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急症。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与哮喘又有相似之处,但危险性远甚于后者。
科学防治“肺栓塞”
说到肺栓塞,不少人可能并不了解。据张明描述,肺栓塞就是肺动脉被血栓或其他物质“堵塞”了,导致肺部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死亡率也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由于发病率、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且预后较差,作为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肺栓塞的症状五花八门,有的人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有的人却可能突然病情危重。最常见的就是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严重者可猝死。那么,哪些人更容易得肺栓塞呢?张明提醒,长期卧床,有静脉曲张、肥胖、糖尿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手术、创伤的患者,或刚经历过怀孕和分娩的女性,都要特别小心。
张明介绍,目前治疗肺栓塞,主要就是抗凝和溶栓两种方式。抗凝治疗可以让血栓不那么容易形成,而溶栓治疗就是直接用药物把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掉。当然,如果病情很严重,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肺栓塞虽然是个‘隐形杀手’,但只要我们多留个心眼,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就能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张明说道。
患者如何预防急性肺栓塞?
1.避免术后长期卧床,可进行床上肌肉收缩锻炼等,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2.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用弹力袜,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3.积极治疗心律失常,纠正心力衰竭。
4.对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凝药。
5.出现下肢或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时,应考虑手术治疗,防止出现致死性大块肺栓塞或反复出现非致死性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