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教育特刊·我们都是筑梦人

创新培育“新农人”,为乡村振兴赋能

  吴海红

  

  “不能在黑板上种花,也不能在黑板上养猪。”这句朴实直接的话,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吴海红始终不渝的教学理念。

  扎根职业教育33年,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吴海红紧紧围绕区域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所需的“新农人”培养,作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20世纪90年代,吴海红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嘉兴农业学校工作。彼时,学校作为农业部授予的“农业教育改革先进单位”,正在探索“农业人才直通农村”的教学改革,吴海红便投身于改革浪潮中。

  “那时候学校进行招生制度改革,有几个不包分配的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当时我就带领着学生深入家庭一线开展创业实践,还记得我还在猪舍边讲过课嘞!”吴海红说,“学中做,做中学”的“农学交替”理念在他最开始的教学中就已生根。

  进入新世纪,嘉兴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探索新的教学改革,从2009年嘉兴市重点调研课题《嘉兴培育现代职业农民的思考》开始,最后的教育教学落点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时任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的吴海红便是最初的“先行者”。

  如何让专业技术与农业一线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学校遴选在嘉兴本地工作和生产一线的农村青年,他们或许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家庭农场主,亦或是村干部,助力其通过成人高考进入“农民大学生班”,以“农学交替”的方式接受技术技能的培养。2009年3月,嘉兴市首届“农民大学生班”开班。

  如何才能真正实施“耕读交融”“农学交替”教学组织,成为吴海红最核心的教育命题。

  吴海红从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两方面入手。“技术知识必须要跟上时代,要多元融合。”吴海红带领教师以产业链建专业群,融合园艺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将互联网思维、生态意识、先进农业技术嵌入教学中,构建“生产-加工-营销-创意”全产业链专业互融的课程体系。

  与此同时,“新农人”的课堂不仅在校园内。学校联合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政校行企“同频共振、共融共生”的育人生态圈,率先形成“新农人”本土化培育、专业化教学、精英化引领的嘉兴模式。

  从“农民”到“职业农民”再到“新型职业农民”“新农人”,吴海红是嘉兴农业人才创新培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多年来,学校累计培养乡村振兴“新农人”6600余名,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15万余人,培养农业领军人才1200余人。

  2023年,经过十多年沉淀的《四融四新:乡村振兴“新农人”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取得重大突破。“新农人”培养成果被央视新闻频道等26家主流媒体报道,农民大学生培养被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工作交流》、省《教育工作简报》刊登并向全省高校推广。“新农人”培养案例被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科教动态》印发,为区域培养了一大批乡村增收致富带头人,为嘉兴农村居民收入连续19年位居全省第一作出了一定贡献。

  “我一生只做一件事。”深植于广袤的土地,紧握技术的脉搏,吴海红自喻为农民之子,亦担当起农民导师的角色,带动一批又一批“新农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活力。(撰文 王忱)

2024-09-09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19693.html 1 3 创新培育“新农人”,为乡村振兴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