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烟雨楼

伍相祠登塔

※在场

  

  ■沈兴良

  

  出“揽秀园”,过水上曲桥,便是伍相祠。想来嘉兴地界分吴越,千年运河纵贯南北,由此宋人建祠以纪念伍子胥,甚是符合情理;再说世纪之初,又将壕股禅寺辟为伍相祠,亦是行之灼灼。

  在瓦蓝天空下,白云悠悠,秋阳柔柔,和风徐徐。这古塔码头湖水荡漾的波,树林明净的绿,草花点缀的艳,兼之祠外墙的禅黄,以及几树还没有来得及完全转色的银杏叶片,连同那穿红着绿的游人,有的在凝望“忠烈千秋”,有的则在“照壁浮雕”前留影,以上所有,自是一道亮丽风景。

  拾级而上,步入山门,只见左面是钟楼,右边为鼓楼,颇有禅寺的排场。在“春秋大义”匾额下,面对威严轩昂的伍相塑像,再读那“孝当竭力”与“忠则尽命”,读那“生为相国”与“死作涛神”,我顿觉心头似有了特别的虔敬。

  正因有了伍子胥,嘉兴也就多了不少的风俗文化。在民间,早有了“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祭祀活动。至于现在,每年举办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像品粽宴、挂香囊、赛龙舟……这些盛典,市民可谓喜闻乐见。于是,伍相祠与壕股塔连成一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话说旧时嘉兴有“七塔八寺”,这之中便有壕股塔。因其北临城壕,壕河水曲如股而得名,且有壕罟(孤、姑)塔的别称。遗址就在几百米外的不远处,估计应是现今的壕股桥近旁。有说苏东坡曾在那里与文长老相聚品茗,也有说在吴镇的《嘉禾八景》中能见到壕股塔的画面,更有清人凌大田的《壕股》诗为证,诗曰:“清流一脉曲,百仞涌城濠。影荡玻璃碎,风铃柳外高。”

  穿过伍相殿,即是壕股塔。抬头而望,仿建的新塔似仍有古籍记载──“塔共七级,高十丈,塔身方形,塔顶如笔……”的模样,静如处子,卓尔不群。塔身遍体纯铜鎏金,闪着迷人光芒,特别是尖尖的塔顶,很像一支正勾染着嘉禾景象的巨椽金毫。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塔还能沿内中阶梯逐层向上攀登,且层层均有围廊,着实便于四下里瞭望;更想不到的是,塔身中央竟有电梯可直达顶层,只可惜眼下仅为维护施工之用。

  实在说,这塔阶梯也不过百七八十级,并不算高,像我此等岁数,徒手盘旋而上还是很轻松的。接着,一层、二层、三层,廊外,视线仍被高大茂密的树冠遮挡着,只闻轻风吹得风铃叮咚、叮咚,在声声悦耳中,忽想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如是一会儿,顶层到了,当然,也到了我踏层峰而观新颜的时候。

  虽说嘉兴城里只有一座海拔仅16米高的“瓶山”,平时要登高望远,只能仰仗高楼大厦,而今天,我乘晴空万里之际,站在这壕股塔顶层,极目远眺──东头,鸳鸯湖一览无余,像湖心岛的亭台楼阁都在烟雨朦胧之中,包括小瀛洲也如是;南面是行政中心、体育馆;西侧有南湖大桥、铁路线之类,一列“复兴号”正自东向西飞驰而过;北边高楼矗立,然子城的城垛也望得见,如若借助望远镜,似是还能瞧上城楼的“嘉兴府”三字;加之满城的绿地水洲,美得实在叫人流连忘返,思绪万千。

  《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说公元前的孔夫子登上东山后,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后,便觉得天下都变小了。有说这里面讲的不只是地理高度,也有文化高度这一层;又有说做人应本着广阔的视野、大气的格局、高远的境界,去养成恒常的人生姿态。如上所述,对我这种凡夫俗子而言,抑或有些难,且不是一般的难,反正我只知道“站得高、看得远”内里的一点皮毛而已。

  在塔下露天场上,也置有铜钟一口,但见上铸“壕股禅寺”四字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顿悟这里“古刹犹存,佛声不寂”。

  清风明月,丹桂飘香。侄孙在房内正读着荀子的《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于是,我心里想定,下趟来要再去伍相祠登塔。

  

2024-10-22 ※在场 4 4 嘉兴日报 content_224043.html 1 3 伍相祠登塔 /enpproperty-->